读新闻
●23歲黃姓女子是職場新鮮人,緊張焦慮常失眠,無故發牌氣,原以為是工作壓力造成的,但後來出現暴瘦,在冷氣房直流汗,就診才發現是甲狀腺亢進。 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醫師王維新指出,黃女出現症狀後,心跳每分鐘超過100下,臉頰凹陷,還很擔心影響工作表現,經過藥物治療才改善。 另名17歲女學生,在大考將屆時,也緊張失眠,情緒不穩,頻跑廁所拉肚子,甚至月經不規則,醫師發現女學生頸部腫大,抽血確認是甲狀腺亢進。 王維新表示,現代人生活緊張壓力大,常有失眠困擾,多數人不以為意,以為做好心理調適就能減輕症狀,卻不知失眠、脾氣差,有時不只是生活壓力,也有可能是甲狀腺亢進引起的。 引起甲狀腺亢進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葛瑞夫茲氏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發病原因不明,可能是壓力、遺傳、身體勞累而誘發的,女性比男性高出四倍,好發年齡是20歲至39歲,若母親方面親戚有類似患者,將有50%機率罹患葛瑞夫茲氏病。 甲狀腺亢進在臨床上的症狀非常多元,除類似壓力引起的心悸、手抖、緊張、情緒不穩、失眠外,有時會有肌肉無力、怕熱多汗、月經不規則等。外觀上,胃口沒變甚至增加,體重卻減輕,甚至突眼。 (中央社) 甲狀腺癌術後追蹤 把握治療期 ●近年來,甲狀腺癌已擠進台灣十大癌症,每年超過200人死於甲狀腺癌,死亡率約占罹癌者10%。醫療進步及診斷技術提升,讓甲狀腺癌提早被診斷出來,透過高解析度頸部超音波再加上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可診斷出5毫米以下腫瘤,幫助患者提早發現腫瘤進而提早治療。 甲狀腺癌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視患者病況,平均一年至一年半進行碘131掃描追蹤,以檢測惡性腫瘤是否復發。 為了提升放射碘偵測敏感度與治療效果,傳統上請患者停用甲狀腺素四周以提高體內的甲促素,讓血液中甲促素濃度上升,以便進行完整追蹤。 不過令患者困擾的是,停藥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認知及專注力下降、情緒不穩、憂鬱及無助感,出現全身性代謝變慢而水腫、體重增加並可能影響肝腎功能。 針對停藥導致甲狀腺功能低下,現已有人工甲促素,患者接受碘131掃描追蹤前兩天,施以人工甲促素針劑治療,無須因長期停用甲狀腺素,引發甲狀腺功能低下,也提供需長期追蹤的甲狀腺癌患者更好的生活品質。 患者術後無論到內分泌外科、內科或是核子醫學科,醫護人員都應敦促患者持續追蹤,以免病患無法克服停藥產生副作用而忽略定期追蹤,錯失黃金治療期。 (諶鴻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