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 一名19歲張姓女子近一年出現腹痛、食慾不佳及體重減輕等現象,在接受小腸鏡檢查後,發現病因是小腸克隆氏症。她在接受小腸狹窄部位的氣球擴張手術後,暫時免於小腸切除。 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胃腸科主任周仁偉指出,克隆氏症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盛行率不高,診斷也不容易,病患多半被纏身多年,病情始終好不了。 周仁偉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專指潰瘍性大腸炎以及克隆氏症兩種疾病,屬於病因不明的慢性及反覆發作的腸道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在歐美較為常見,近年來東方人的發生率則有增加趨勢。 而克隆氏症可發生於腸胃道任何部位,但以小腸末端合併大腸近端較為常見。 周仁偉表示,單獨發生於小腸部位的克隆氏症,因診斷不易,病患常被延誤許久,導致更多併發症產生。 另外,克隆氏症好發於20至40歲,且在低盛行率地區,病患男性多於女性,和高盛行率地區女多於男的情況相反。 周仁偉指出,大多數病患因長年腹痛、腹瀉、貧血等症狀,在他處就醫均不得其解,有些甚至因小腸破裂切除部分小腸,術後仍無法診斷出病因,最後接受雙氣囊小腸鏡檢查,才確診為小腸克隆氏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