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 台灣桃園市壢新醫院中醫科醫師王凱平提醒民眾,6月為皮膚病的好發期,養生之道要多關注「濕」的問題,尤其濕疹、過敏性的皮膚炎、蕁麻疹。 王凱平表示,入夏之後,氣候特點是氣溫持續升高,溫差逐漸縮小,同時降雨開始增加,會造成悶熱潮濕的環境,也是皮膚病的好發時節。 王凱平說,濕疹、過敏性皮膚炎、蕁麻疹的皮膚癢疹,常常來得比較突然,中醫通常以「風邪」來描述。 王凱平指出,經過醫師對體質、症狀的判別,可粗分為濕性偏重的「風濕證」、熱性偏重的「風熱證」,以及各種體內火氣比較旺盛的「火熱內蘊」等體質。 濕性偏重的「風濕證」,其發炎反應較輕,患部微紅或不太紅,有些小水泡,身體容易疲勞沉重為主。熱性偏重的「風熱證」,表現為發炎反應特別明顯,疹子顏色比較紅且特別癢。 對於一般民眾或有上述皮膚疾病的患者,王凱平建議在飲食調養方面,可以清爽、清淡、有利濕兼清熱作用的食物為主,如薏仁、綠豆、冬瓜、絲瓜、黃瓜、芹菜、蓮藕、西瓜等。 忌口的部分,一般民眾不用特別禁忌,但是對已經有皮膚疾病的患者,王凱平建議,除了避免那些本來就容易讓自己發病的過敏原之外,油膩、辛辣的食物還是應該適量節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