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 近百歲的張婆婆,六年前突然頭暈、疲倦、心臟亂跳站不穩,在浴室跌倒摔裂大腿骨,女兒原以為是媽媽年紀大、身體虛弱,就醫檢查才發現腎臟功能異常影響造血功能,引起「腎性貧血」。 醫師呼籲,腎性貧血與常見的女性經期、腸胃出血等貧血症狀相同,定期健康檢查血色素濃度及早釐清病因,治療腎性貧血可延緩洗腎時間。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陳鴻鈞表示,慢性腎病分五期,一至三期患者幾乎無症狀,待出現腎性貧血時多屬後期或末期。相關研究報告顯示,末期慢性腎病患者貧血比率高,第四期約有六成貧血;第五期高達九成以上,其中更有一半比率屬於重度貧血,出現貧血常見的疲倦、頭暈、呼吸急促、臉色蒼白、心悸、睡眠障礙等症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秋錦指出,由於腎功能損壞,使得紅血球生成素缺乏引起貧血,因而腎功能越不好,貧血機會越高,若男性血色素濃度低於13g/dL、女性低於12g/dL就屬貧血;9g/dL至11 g/dL為重度貧血。 黃秋錦表示,忽視腎性貧血會讓腎功能惡化更快。研究發現,在血色素低於9g/dL時才開始治療,比起血色素10g/dL至11g/dL之間治療的患者,腎功能惡化風險高出2.5倍,若治療及早介入,可延緩腎臟惡化速度,延後開始洗腎的時間。 陳鴻鈞說,高達九成二的末期腎病患者,常見腎性貧血併發症,因貧血就醫後,檢查才驚覺腎功能早已出現異常。 治療腎性出血,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郭克林說,可用紅血球生成素或補充鐵劑。 陳鴻鈞提醒,若有頭暈、易疲倦等症狀,應先檢查是否有胃腸出血、女性月經引發的貧血,若無其他因素,可能與慢性腎病有關,建議第三期以後的慢性腎病患者應定期一到三個月檢查一次血色素,且民眾也應每年定期健康檢查,監測血色素濃度。(黃安琪) 腎性貧血小檔案 成因腎臟功能受損影響造血功能,使紅血球生成素缺乏,紅血球數量減少,引起貧血 定義男性血色素濃度低於13g/dL、女性低於12g/dL就屬貧血;9g/dL至11g/dL為重度貧血 比率慢性腎病第1期合併貧血比率8.5%、第2期6.1%、第3期12%、第四期58.8%、第五期(末期)92.5% 症狀頭痛、頭暈、心悸、心絞痛、臉色蒼白、四肢無力、怕冷、疲勞、呼吸急促、運動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食欲不振 檢查建議第1、2期慢性腎病患者,每次就診時檢查血色素濃度;第3期以後定期1到3個月檢查一次。(資料來源/台灣腎臟醫學會、黃秋錦醫師、陳鴻鈞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