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糖友普遍血糖控制不佳、併發症多,最關鍵的原因之一就是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時間點過遲。專家指出,胰島素介入治療之時機與後續血糖達標率息息相關,但糖友常有NG觀念,拒絕胰島素注射治療,延誤病情。 「這是一場醫師與患者的拉鋸戰。」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醫師形容,想說服糖友接受胰島素時就像是一場漫長革命,部分患者就是不想打針,歷經近十次門診溝通,還是拒絕施打胰島素。 許惠恒分析糖友常見的NG觀念,包括誤以為胰島素會導致洗腎、發胖、會上癮,許多病友以為用了胰島素,就代表病情惡化等有些患者則是因為懼怕打針的疼痛而逃避,事實上,目前胰島素注射針頭短且細,幾乎不會感到疼痛。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整理台灣糖尿病治療三「十」瓶頸:許多糖友罹病10年後、糖化血色素平均超過10%時才使用胰島素,而這些患者治療六個月後僅有約10%成功達到控糖目標。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說明,越早使用胰島素對胰臟的保護效果越大,因為血糖值若居高不下,胰臟將受到葡萄糖不可逆之毒害,傷害分泌胰島素之beta細胞。 以熱門宮廷劇「羋月傳」譬喻,葡萄糖毒性就有如秦國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威脅胰臟,此時就急需同盟國的即刻救援,而最有力的同盟便是胰島素,透過胰島素快速壓制葡萄糖毒性,降下過高的血糖值,及早保護beta細胞。 (李樹人) 糖友不願施打胰島素,以致血糖控制不良,醫師提醒,不要懼怕胰島素,以免延誤病情。(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