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你是大腸癌的候選人嗎?醫師表示年齡50歲以上、動物性脂肪攝取過量、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家族內有大腸癌病史者,都是大腸癌高危險群,有這些症狀都應該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治療。 42歲劉先生,平日身體健康,最近接送小孩途中,常感到暈眩,需停靠路邊稍作休息後,才能繼續駕駛。檢查過後,患者竟然是大腸癌第三期,經過手術切除後,恢復情況良好。 台北慈濟醫院腸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莊偉表示,患者血紅素只有7.3g/dl(正常男性應為13至16g/dl),屬於嚴重貧血,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與斷層掃描,證實是大腸癌第三期。 大腸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尤其是右側結腸因管徑寬,大便未成形,一般民眾不易察覺。 患者升結腸癌第三期並侵犯到十二指腸,腫瘤造成慢性出血,使身體嚴重貧血,讓患者感到暈眩,一開始以為是勞累造成,所以不以為意,後經過糞便潛血篩檢及大腸鏡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大腸癌造成貧血,經過手術切除腫瘤與輔助化療後,身體狀況逐漸恢復,已回到工作崗位。 陳莊偉表示,年齡50歲以上、動物性脂肪攝取過量、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家族內有大腸癌病史者,都是大腸癌高危險群,不過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 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每一、二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 因此建議,50歲以上民眾應每一、二年接受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每五年至少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若家族有大腸癌病史或家族得癌者,則建議40歲開始,每三至五年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治療。 (彭宣雅) 年滿50歲到70歲,應定期做大腸癌篩檢。(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