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小孩尿床,可能是壓力引起。一名升國小六年級的小弟弟,搬家後開始天天尿床,媽媽一邊洗床單一邊擔心兒子無法參加必需外宿的畢業旅行。 醫師檢查,發現弟弟的膀胱括約肌及尿路結構都正常,細心追問才知道,弟弟因換學校就讀,環境不熟悉又沒好朋友,才導致壓力性尿床,幸藉輔導及藥物控制後控制夜尿,順利參加畢旅。 新光醫院小兒科主任穆淑琪表示,幼童尿床是正常生理現象,大部分在五、六歲之後都能控制小便,十歲前不小心尿床,也算合理忍受的範圍。但十歲後不自主尿床,一周高達兩、三次,就是「小兒夜尿症」,可能是腎臟或尿路結構出問題,或膀胱括約肌未成熟造成神經反應差,建議家長帶孩子就醫,避免影響生活及人際關係。 穆淑琪說,這名弟弟已11歲卻天天尿床,檢查後沒問題,直到媽媽開口說最近剛搬家,她才在循循善誘下,讓弟弟說出「新學校沒朋友」、「不想上學」等煩惱,因此請父母多關心孩子,另輔以尿道括約肌訓練及藥物治療,讓弟弟半年後終於不再尿床。 康華診所中醫師林沛賢說,以中醫角度看小兒夜尿,多半是膀胱濕熱或膀胱無力造成,會利用清熱解毒或補氣健脾的藥材幫忙。不過真正需要用藥的案例不多,通常予以行為治療,例如飯前限水、固定時間起床尿尿等,多能減少尿床頻率。 (鄧桂芬) 孩童尿床有時是心理因素。(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如何減少孩子尿床? 1.晚上限水: 晚餐後限制水、湯、可樂、咖啡因及水果攝取,建議晚上9點後不再喝水。 2.睡前解尿: 先將膀胱排空,以容納夜間分泌尿量。 3.和孩子一起換洗床單: 讓孩子正視尿床,為自己負責。 4.勿因尿床責備孩子: 在沒有尿床的隔天給予嘉許和鼓勵,加強孩子信心。 5.廁所位置在睡房附近: 可點一盞小燈,方便夜間如廁。 6.夜間定時起床如廁: 定時喚醒孩子如廁,並訓練他夜半有尿意時應自行起床尿尿。 7.藥膳食補: 四神湯、人參雞湯或四君子燉排骨等,具補氣健脾之效,有助膀胱收縮正常。 人參雞湯(上圖)、四神湯(下圖)具補氣健脾之效,有助膀胱收縮正常。(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諮詢/穆淑琪醫師、林沛賢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