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56歲的阿土伯鬱鬱寡歡的到門診衛教室學習打胰島素,拿起手上的筆型胰島素像是拿起千斤重鐵塊,醫師先跟他聊聊,他沉默了一會才開口道:「我會不會洗腎?我不想打胰島素!聽說打胰島素腎臟會壞掉!可不可以吃藥就好」。 這幾句話,讓醫師有感而發,糖尿病衛教推行多年,民眾對於胰島素仍有極大恐懼感,認為會造成洗腎、上癮、失明、覺得很痛、要冰很麻煩等,因此常有害怕、拒絕的心態。 其實胰島素本來就存在於胰臟,胰臟會按照身體血糖高低,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使血糖穩定。而糖尿病早期,通常是以口服降血糖藥和飲食來控制,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達到血糖治療目標,當胰臟在降血糖藥物幫助下,仍然無法分泌足夠胰島素來幫助血糖控制時,就需要靠外來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來幫助。 至於洗腎和失明等,是因為長期高血糖、未遵照醫師指示服用藥物等導致慢性併發症,若分泌胰島素細胞無法作用,需要長期施打胰島素,病人常將此連結為胰島素之罪。 而早期胰島素是以空針筒抽藥來施打,但現在胰島素不但做得像一支筆,更可以存放室溫一個月,不需冷藏,且針頭短小,若病患能依照合格糖尿病衛教師學習皮下注射技巧,疼痛感不明顯。 正確胰島素治療是可以幫助病人血糖控制,降低相關併發症,當醫師建議施打胰島素,請跟衛教師學習正確使用方法,達到良好血糖控制目標。 (余珊嫺/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新陳代謝科衛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