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男性面對尿尿問題,常受自尊心影響,等到頻尿、排尿疼痛、血尿嚴重才就診。66歲林先生體態良好、自認健康,頻尿就吃成藥,出現血尿還以為是藥物副作用,就醫確診已是晚期攝護腺癌。醫師指出,攝護腺癌進程緩慢、症狀不明顯,台灣男性發現攝護腺癌時,約三到四成已是晚期,存活率相對較低。 台北三軍總醫院教學副院長查岱龍表示,攝護腺癌晚期存活率低於20%,遠低於早期存活率95%。 為何攝護腺癌早期不易發現?查岱龍說,男性羞於面對排尿問題,總說沒有困擾,當在門診循循誘導,例如問「尿尿要很久嗎?」、「半夜常起床尿尿?」患者卻改口說有,又辯稱因為年紀大。台北榮總一般泌尿科主任張延驊感嘆,男性自尊心恐害了健康,千萬別輕忽排尿問題。 張延驊說,攝護腺癌危險因子包括年長、飲食西化、家族遺傳、種族差異等,曾有研究發現,美國人罹患攝護腺癌機會比日本人高10倍,但當日本人移居美國,開始高油、高鹽的飲食後,罹癌率也增高,「可見飲食西化是重要關鍵。」他遇過最年輕的門診病人40歲,推估就是飲食西化影響。 對於晚期攝護腺癌病人的治療,張延驊表示,過去採用荷爾蒙療法,可使一成癌細胞凋零,九成癌細胞進入冬眠狀態,部分患者效果不佳。2004年陸續出現其他治療方式,包括化療藥物歐洲紫杉醇、口服雄性激素生合成抑制劑或口服雄性激素接受體訊息傳遞抑制劑等,顯著降低死亡風險。 (鄧桂芬) 台北榮總一般泌尿科主任張延驊(中)和現身說法的病友林光亮(左)及蕭文彬(右),提醒大家注意攝護腺保健。(記者邱德祥/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