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是炎症還是癌症,一字拼音之差,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醫學上,這種事情屢見不鮮。例如癌症成因,通常是由多種基因變化而來,但也有少數癌症只因某個基因的遺傳密碼發生改變,就形成癌症。 在用藥方面也是如此,以B型肝炎的治療藥物為例,近十多年來B型肝炎終於有了特效藥,也就是可以抑制B肝病毒的繁殖,從而控制發炎,讓肝發炎指數恢復正常,第一個臨床上證實有效的B肝抗病毒藥物是肝安能。 由於全世界B肝人口高達好幾億,一直沒有特效藥可用,此藥一上市,許多病人及醫師引頸期盼,視為B肝的救星。 恐引發猛爆性肝炎 ------------------------------ 事實上也是如此,但唯一的缺點是容易產生抗藥性,停藥後容易反彈,且反彈力道通常很強,甚至引發猛爆性肝炎而致命。 肝安能在全球開始使用時,這種因反彈而死亡的案例時有所聞,而抗藥性原因通常只是病毒的一個基因的核苷酸發生變異而已。 所幸在肝安能之後,陸續有幾種抗藥性少很多的藥物被研究出來,例如干適能、貝樂克及惠立妥等。 然而,雖然抗藥性低了許多,但一個共同的缺點是,體內病毒不容易完全消滅,通常會剩小貓兩三隻,但等到停一陣不用藥,又會反彈起來,但所幸反彈的比例及力道也不像肝安能那麼厲害。 因此,看病吃藥也要有智慧,才能愛肝保肝,永保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