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杜博文(常生中醫診所醫師) 單純皮膚搔癢是指皮膚沒發疹只會癢,癢的感覺通常由一處再移至他處,變成全身搔癢,有時一下子就消失,有時夜間加重影響睡眠,和許多內科疾病脫不了關係,須給醫師診斷治療,中醫幫助改善氣血運行,可針對局部皮膚狀況,清除體內毒素,改善癢的症狀。 常見原因: 1.食物引起,像魚、肉、牛乳、蛋、海鮮類、堅果、小麥、巧克力、食品添加物、防腐劑等。 2.年紀增長皮膚保溼因子降低。 3.對某些物質過敏,如花粉、羽毛、昆蟲叮咬、油漆、洗潔精、橡膠等,也就是保衛體表的正氣不足,加上環境中的過敏因子,兩者兼具就會發作。 4.全身性皮膚搔癢多數是內科問題如糖尿病、胃腸疾病、肝臟問題、腎臟病、精神疾病引起。 5.陰部搔癢可能與白帶、糖尿病有關、肛門搔癢可能與胃腸或寄生蟲感染有關。 6.許多內科疾病都可能引起皮膚癢,如甲狀腺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缺鐵性貧血、惡性腫瘤等。 調整方法: 1.清淡飲食,少喝咖啡、刺激食物、辣椒。 2.避免過度曝曬,衣服棉質為佳,盡量寬鬆透氣以利排汗。 3.輕微發癢時,輕拍皮膚刺激其他痛覺抑制癢的感覺。 4.養成運動習慣,慢跑、散步、游泳…等都可提升免疫。 5.多喝現榨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如柳丁、奇異果、蘋果汁。 6.充足睡眠,避免壓力或熬夜與維持心情愉快。 7.注意保溼,避免毛料衣物刺激、洗澡水不宜過熱。 8.禁止用力搔抓、或過度搓洗皮膚,會使病情加重。 9.減少吸煙及濃茶,保持大便暢通,減少毒素堆積。 10.出國或氣候乾冷時,特別注意皮膚保濕。 11.可搭配針灸、貼耳針肺區、腎上腺、皮質下等可直接作用於大腦皮質而增強全身組織調整作用,減輕症狀發生。 參考穴位(可每日輕按十分鐘,每日二到三次): 1.血海,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有調血清血,宣通下焦的功用。 2.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可疏邪熱,利關節,祛風溼,調氣血。 (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