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醫師黃正鈞建議在25歲之前拔除智齒,恢復力比較好。 (記者修瑞瑩/攝影) ●你曾經拔過智齒嗎?因為矯正牙齒流行,許多人在矯正之前都會去拔智齒,但是你知道有人沒有智齒嗎?而且沒有智齒是進化的象徵。 台灣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口腔外科醫師黃正鈞表示,臨床上有時候會發現沒有智齒的人,一般的人是32顆牙齒,有4顆智齒,但是有些人在照X光之後發現只有28顆牙齒,少了最後方的4顆,也會有人少兩顆智齒,是30顆牙齒,但比例都相當低。 他表示,人類在古早時需要大的下顎及牙齒來咀嚼粗糙的食物,但隨著進化、食物變精細,下顎逐漸內縮,特別是東方人骨架小,智齒沒有生長的空間,容易長得歪七扭八,或是長不出來成為阻生智齒,因此沒有智齒的人是比較進化的人類。但即使口腔表面看不出來,不代表你沒有智齒,可能是被齒槽骨包覆、外表看不出來。 黃正鈞也說,除了矯正必須拔除智齒之外,建議如果有症狀的智齒,還是必需拔除,而且因為拔智齒的傷口大,最好在25歲之前,趁著還年輕時拔除,恢復力比較好。 有一名50多歲的女患者因糖尿病經常智齒疼痛,都自行買止痛藥來吃,但是有一次卻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相當危險。還有一名外勞的情況也是,由於蜂窩性組織炎的情況太嚴重,只好在下巴到脖子的地方,開一個大大的傷口。還是要聽從牙醫師的建議,拔除可能有問題的智齒。(修瑞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