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想知道有沒有息肉、大腸癌,現在只需抽血,不用作大腸鏡。台大醫院及新北市林口長庚臨床研究證實,透過血液檢體就能發現息肉,檢測大腸直腸癌,準確率高達99%,敏感度及專一性相當高。 北醫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指出,傳統大腸直腸癌篩檢以糞便潛血檢查以及大腸內視鏡檢查為主,後者準備過程麻煩、又有麻醉的風險,而糞便潛血檢查的準確率不高,過程也麻煩。 戴承正表示,台灣每年新增1萬多名大腸癌患者,但保守估計,仍有近7成民眾未定期接受大腸直腸癌檢查,在癌症預防的體系上形成大漏洞。 戴承正指出,非侵入性的血液篩檢大腸癌的技術來自於中央研究院,最近幾年在台大、長庚等醫學中心進行臨床試驗,準確度和大腸直腸鏡幾乎一致,如果能夠普及、全面推廣,應能找出更多的早期大腸癌患者。此外,這套篩檢還能發現小息肉,民眾獲知結果後再至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摘除息肉,避免日後癌化的可能。 「提早發現是最有效預防大腸直腸癌的方法」林口長庚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蔡文司表示,透過非侵入性的血液檢測,能夠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癌前病變,相信有助於降低大腸癌風險。 除了用來早期癌篩,這套血液檢查也協助大腸癌患者觀察預後狀況,戴承正表示,門診不少腸癌患者在術後透過血液檢查,追蹤體內的癌細胞是否復發、轉移,準確度也相當高,且檢測前並無飲食或藥物禁忌。(李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