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主動脈瘤有其危險群,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賴韋良指出,男性多於女性,男性50歲以上,尤其是55到60歲間可能性最高;另外愛抽菸的癮君子,高血壓、膽固醇等患者,還有肥胖者,都是危險族群之一。 一般民眾可利用超音波初步篩檢出可能患有腹主與胸主動脈瘤,賴韋良表示,50歲以上的危險族群,可以到血管外科或腸胃科,請醫師協助照超音波,現在超音波的敏感度都很高。如果檢查過程找出懷疑可能有大於3公分的腹主動脈瘤,就要轉介至心臟血管外科,做進一步的電腦斷層檢查;如果小於4公分,不必每年檢查,必要時追蹤;大於4公分就要每半年到一年做檢查,看動脈瘤的狀況如何。 「患主動脈瘤不一定會有症狀,平時就要靠檢查。」賴韋良說,主動脈瘤不是腫瘤,而是主動脈因為粥狀動脈硬化而膨脹,造成主動脈直徑擴大,檢查初步是靠超音波,非侵入性,沒什麼危險或副作用。 如果主動脈瘤超過5公分,顯示持續擴大,就必須進行治療,否則會導致血管破裂,造成嚴重內出血,死亡率極高。賴韋良說,所有患者都要持續密切追蹤,不可忽略,如果持續變大,甚至血管破裂出血,會造成休克,死亡率八到九成,一定要事前預防並避免。(廖雅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