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流行音樂巨星喬治麥可驚傳死訊,家人說明死因是心臟衰竭。但為何心臟衰竭,由於他的家人期望外界尊重隱私,不願多說。臨床 上可能引發心臟衰竭的原因很多,包括三高、心臟病史、肥胖和老化等。 一名30歲壯男從事粗重搬運工多年,常感胸悶、咳嗽,最近以為感冒,服藥2到3周卻未好轉,氣喘吁吁夜晚平躺難入睡,卻在某天起床喘不過氣掛急診,才發現早有高血壓引起心臟衰竭,血壓飆升到170毫米汞柱(mmHg)險些喪命,難以相信年紀輕輕就患上心衰竭。 收治個案的台灣基隆長庚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楊甯貽說,有三高問題(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心臟病史、肥胖和老年是心衰竭的高風險因子,尤其近年高血壓有年輕化趨勢;一旦這些慢性病沒有穩定控制,不僅可能引發心臟衰竭,若曾有心律不整、心臟輸出血液功能差或肥厚性心肌病變、家有猝死病史等,心衰竭引發猝死機率更高。 「心臟衰竭沒有症狀」,楊甯貽解釋,心臟衰竭共分四個階段,第二階段心臟雖開始出現構造外觀異常,如左心室肥大、收縮力減弱、瓣膜性疾病等,卻沒有症狀,直到出現易喘、疲勞、下肢水腫等前兆,卻易被當成感冒症狀或走路太久,下肢痠痛水腫等不適,已延遲診斷。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俊立建議,若能掌握早期診斷,可以藥物治療,但若進到第四階段,嚴重心衰竭需心臟移植、仰賴機械性體外循環支持,如葉克膜等。 不僅慢性病可能引起心衰竭,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說,曾經心肌梗塞、感冒引起心肌炎也是高危險群,不少年輕運動員因先天擴張型心肌病變或肥厚型心肌病變導致心衰竭,加上長期用力運動,心肌肥厚影響心臟收縮,猝死前毫無症狀。 林俊立提醒,不僅長者應定期監測血壓值,30歲以下若有三高家族史,應進行身體健康檢查量測血壓、血糖等,高血壓應每日量血壓,睡前和早上起床應量測一次,正常血壓值在120到80mmHg,120到140mmHg接近高血壓、140mmHg以上是高血壓,一旦出現腳水腫、易喘疲累則是心衰竭前兆。(黃安琪) 心臟衰竭症狀 累:容易疲累、活動量降低 喘:易喘氣、呼吸困難 腫:下肢水腫、尿量減少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心臟學會) 心臟衰竭功能性分級 第一級:心衰竭最輕微,爬4層以上樓梯不會喘,可跑步、打籃球、提大於20公斤重物,日常生活不會感到氣喘和疲累。 第二級:普通活動受到輕微限制,會導致疲勞、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可正常走路、爬3層樓梯會稍喘。 第三級:進行比普通還輕微的活動就有症狀,走路約20到100公尺時須休息、或爬2層樓會喘。 第四級:心衰竭最嚴重,休息時感到呼吸急促,一般病房臥床休息須掛氧氣罩。 (資料來源/紐約心臟學會、整理/黃安琪) 臨床上可能引發心臟衰竭的原因很多,包括三高、心臟病史、肥胖和老化等。(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