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為什麼我的腎功能不好?」、「是不是要洗腎了?」、「有藥可以吃嗎?」、「是不是吃太多藥造成?」台南醫院新化分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李育志說 ,門診常遇到病人拿著檢驗的檢查報告,還沒坐下就著急著問這些問題,尤其都擔心吃藥造成腎功能不好,其實是錯誤的觀念。 李育志指出,造成慢性腎臟病的原因,包含人口老化大於65歲、糖尿病、高血壓,可以用「糖、老、壓」(諧音唐老鴨)增加記憶,以及不當飲食及服用不明成藥。當被告知腎臟功能不好後,應該要先好好控制慢性疾病,像是把血壓血糖控制好,以及不亂服來路不明的成藥及止痛藥,並提早轉介腎臟專科醫師做定期門診及腎臟超音波追蹤。 李育志說,慢性腎臟病(簡稱CKD)定義為腎絲球過濾率下降、尿蛋白排泄量增加,或是兩者皆有的情況超過3個月,以及在超音波下發現腎臟已經縮小、外觀不平滑時以及皮質厚度減少的情況下才能確診。 民眾若出現泡、水、高、貧、倦(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全身疲倦噁心嘔吐)等症狀就建議至腎臟科就醫檢查。李育志強調,慢性腎臟病無藥可吃,就醫是讓腎臟專科醫師協助控制糖尿病、高血壓及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早期確診才能延緩腎功能下降甚至避免洗腎,新化分院目前已有腎臟超音波,能進行非侵入性且準確的腎臟超音波檢查。(吳淑玲) 慢性腎臟病主因和糖尿病、高血壓和老年有關,醫師李育志以「唐老鴨」幫助民眾記憶。(記者吳淑玲/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