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老年人發生失智、步行不穩及尿失禁等狀況,常被誤認為是阿茲海默症或巴金森氏症。台灣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也有可能是罹患「常壓性水腦症」,一定要透過檢查找出病因,不要延誤病情。 91歲經歷過兩次中風的宋伯伯,左手腳行動不便,兩年前被診斷出巴金森氏症,半年前開始活動能力變差,且不愛說話、個性易怒,最後連家人都不認得,僅能臥床,在林欣榮院長的建議下,從台中轉到花蓮慈濟醫院接受檢查,發現他有三病纏身,包含腦積水、腦血管阻塞,合併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腦血管疾病及腦積水,是常見的老年人疾病,且年齡愈高,罹患這三種疾病的比率愈高。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指出,人類腦部每日會分泌腦脊髓液在腦室與脊椎內循環,隨年紀漸增,因為吸收不完全,可能出現「常壓性水腦症」,其中最典型症狀為失智、步態不穩及尿失禁,也常被誤認為是阿茲海默症或巴金森氏症。 慈濟醫院為他進行腰腹腔引流手術,在腰椎處擺了細細的引流軟管,將腦室的腦脊髓液排至腹腔,再排除腦積水,三天後,宋老先生逐漸恢復意識,步伐不穩及尿失禁的症狀明顯改善,現在可扶著輔助器行走,與朋友也能親切對答,臉上又恢復笑容。 林欣榮提醒民眾,當家中老年人出現類似老人癡呆等退化現象時,一定要透過檢查來找出原因,進行治療,水腦症可透過手術減緩症狀,只要注意手術傷口照顧,定期回醫院追蹤,就能大幅改善退化問題。(徐庭揚) 原被家人視為理所當然退化的宋伯伯,到院檢查才發現三病纏身,包含腦積水、腦血管阻塞,還合併巴金森氏症。(圖:花蓮慈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