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冬天吹起「中藥風」,養身又好吃,老藥鋪特別推薦以高麗人蔘、柏子仁、松子仁、粉光蔘、黃耆、當歸、白茅根、甘草、懷山藥、玫瑰花花蕾、黃金蟲草、枸杞、杜仲等中藥材入菜,搭配現代簡單又方便的烹飪手法,料理出一道道經典好味道。 台灣中藥從業青年權益促進會理事長古承蒲說,平常民眾食補以紅棗、枸杞最普遍,每年春節前,中藥房的紅棗、枸杞銷量也比往日增加二至三成,且由於過年大魚大肉增加身體負擔,近年也有不少民眾選擇以中藥入菜,以清淡養生的健康菜色,減少健康負擔,因此包括粉光蔘、黃耆、當歸等食補中藥,銷量也提高不少。 此外,前幾年的食安風暴讓民眾人心惶惶,除了有人會到中藥房抓一帖十全大補藥材燉湯之外,更有不少民眾捨棄火鍋店的外帶鍋底,而選擇至中藥行配麻辣鍋底藥包,吃火鍋時享用。 古承蒲表示,中藥行配的麻辣鍋底藥材,包括大紅袍花椒、小茴香、桂子等,是中藥也是香料,不但可增添麻辣鍋的香氣,自己在家熬湯也能吃得更安心。 古承蒲說,藥膳湯不僅暖胃也暖心。但須注意的是,燉湯和煲湯不同,燉湯較溫和、不燥熱,燉湯是隔水加熱煮食,原汁不動,湯頭清而不濁,最好燉足兩個半小時以上,讓中藥滋味充分釋放。(劉嘉韻) 「光宗耀祖耆有餘」(粉光蔘、黃耆、當歸、白茅根、甘草、懷山藥) 「松柏人蔘萬年心」(高麗人蔘、柏子仁、松子仁) 「花膠富貴羊開泰」(東阿阿膠、玫瑰花花蕾) 「龜鹿長壽強腎年」(龜鹿二仙膠、杜仲、巴戟天、懷山藥、枸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