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憂鬱症,已經成為現代人越來越熟知的一種精神心理疾病,但人們對憂鬱症普遍存在很多認識錯誤認知。據世界衛生組織估算,憂鬱症已成為全球排名第四的疾病負擔,到2020年憂鬱症將成為第二大高致殘性疾病,僅次於冠心病,憂鬱症防治刻不容緩。 認知有誤 在中國治療率低 北京迴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表示,憂鬱症已經成為中國常見心理精神疾病,尤為需要關注的是,其治療率不到10%。「造成憂鬱症治療率低的原因主要是人們對憂鬱症的認識存在誤區,經常認為是由於壓力過大、遇到挫折才發生,對患憂鬱症有病恥感。」楊甫德強調,患者和家屬要正視憂鬱症問題,任何原因導致的長時期情緒不好,都應及時就醫,科學診治。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藥理研究室主任司天梅表示,憂鬱症是一種有生物基礎的心理精神疾病,並不是「心病」、性格問題。目前研究顯示,憂鬱症患者在某些特殊的腦區,這些神經遞質的水平和功能出現了紊亂,患者表現出相應的焦慮、憂鬱情緒,睡眠障礙或興趣不足等症狀。現有的憂鬱症藥物主要透過調節這些神經遞質,讓它們之間產生新的平衡來治療憂鬱症。 「人們一般認為憂鬱症是情緒問題,其實這些情緒是腦內的變化引起的。情緒高低、有沒有食慾、睡眠如何,都是大腦中化學物質不平衡引起的。」司天梅說。 發病半年內治療 復發率低 由於憂鬱症與自殺密切相關,人們對憂鬱症心懷恐懼。楊甫德表示,憂鬱症不但可防可治,如果早發現、早治療,大部分患者可以實現治癒。「在憂鬱症發病半年內得到正規、科學、及時、有效的治療,痊癒率會更高、復發率更低,將來治癒得會更好,要樹立早發現、早治療理念。」楊甫德說。 楊甫德同時強調,治療憂鬱症要注意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的聯合。其中,藥物治療是基礎,輕度憂鬱症也要盡早藥物治療。據了解,目前抗憂鬱藥很多,對中重度患者效果不錯。同時,心理治療有助於提高療效,加強服藥依從性,改善患者社會功能。「在治療過程當中,要持續正規、足療程用藥,制定嚴謹、科學的治療方案,不能隨意而為。」楊甫德說。 保持運動習慣,有助走出憂鬱症陰霾。(Getty Ima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