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有人將憂鬱症稱為「心靈感冒」,的確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精神疾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一種慢性疾病,其治療康復周期也較為漫長,並且較易復發。 「憂鬱症是慢性疾病,藥物治療起效很慢,通常起效需要2周左右時間,患者在不知不覺中情緒就改善了,有了活力和精力,而不像吃退燒藥就能退燒一樣。」司天梅說。 楊甫德表示,在憂鬱症的長期治療過程中,要樹立一種以年為單位的治療理念,要在更長的時間裡進行系統治療,防止復發。 大眾對於抗憂鬱藥經常會陷入誤區,有排斥心理,例如懼怕不良反應,不願長期服藥等。司天梅表示,抗憂鬱藥大多數的不良反應出現在治療早期,例如焦慮、失眠、噁心等症狀,一般在一周左右時間會消失。憂鬱症治療是長期過程,擅自停藥會出現停藥反應,症狀也可能會出現波動。要定時看醫生,按照醫囑治療。 司天梅表示,憂鬱症患者在治療和康復過程中,要注重自我管理,應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患者、家屬要了解可能引發憂鬱症的因素,例如家庭的教育方式、相處方式、人際交往和人際關係等。 第二,要堅持治療。及時監測情緒變化和不良反應,防止在治療過程當中已經穩定的情緒又出現波動。 第三,患者要監測自己長期服藥中的問題,與醫生溝通,及時處理。 第四,藥物治療是方法之一,病人還要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情緒有所改善後,但精力不足、容易疲乏,這就要堅持運動,例如做有氧運動。 「在疾病緩解期,有可能在生活當中一點的小事,例如和人發生衝突,或者遇到挫折和困難,就很容易導致病情波動和復發。長期的健康管理包括掌握應對挫折的方法,能夠獨立處理、承擔一些生活中的挫折或壓力,讓病人保持康復的狀態。」司天梅強調。 憂鬱症問題,患者及家屬都要正視。(Getty Images) 憂鬱症四高四低現象 四高 高患病率 高自殺率 高致殘率 高復發率 四低 低知曉率 低治療率 低識別率 低有效率 三不原則預防憂鬱 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防範憂鬱症呢?楊甫德表示,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調整好心態,學會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心存喜樂。同時,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證睡眠,合理運動,健康膳食。 楊甫德總結了「三不」原則來管理情緒,預防憂鬱情緒發生:對過去不要後悔,對現在不要生氣,對將來不要擔心。「很多人往往是自尋煩惱,明明這個事情過去很長時間,他還會想是不是做得不夠好,是不是做得不對,對當下的事情因為別人表情、語氣不好,他就跟別人吵架、生氣,對未來稍微遇到一些挫折,就不敢面對,這些情緒都不易於憂鬱的緩解。調整心態,就會預防憂鬱情緒的出現。」楊甫德建議。(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