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春暖花開,室外飄香,如果這時候還悶在家裡看電視、打手機遊戲,那就太對不起這室外的明媚春光了。 快走、跑步、登山、騎車、放風箏……哪些運動適合你呢?解放軍第309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黃振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蔡宏、歐洲跑步實驗室RS LAB跑步教練湯輝等專家提醒,做運動要注意循序漸進,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運動前需要熱身10到30分鐘,把關節和韌帶活動開,這樣可避免關節和韌帶損傷。 登山 不適宜人群:半月板損傷患者、重度骨性關節炎老年患者、外傷性滑膜炎患者、髕骨發育不良等。 不當運動損害部位:膝關節、跟腱、足底 專家提醒:作為一種積極的健身方式,登山能有效地鍛鍊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應避免過多地登山或爬坡運動,保護膝關節,防止膝關節半月板的損傷。現在晝夜溫差大,關節受涼後容易引發關節炎,爬山過程中也要注意營養,特別是自助旅行愛好者,要帶足營養食物。 健步走 不適宜人群:重度半月板損傷患者,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患者等。 不當運動損害部位:膝關節、踝關節 專家提醒:走路鍛鍊一定要遵循先慢後快的特點,循序漸進地運動。一次快走40分鐘左右,達到微微出汗、臉發熱就可以。如果一次沒那麼多時間,可以化整為零。有基礎病的老年人,不一定快走,遛彎也可以,只要每天能堅持走上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肯定比不動要好。糖尿病患者要防止在運動中發生低血糖。 走路鍛鍊一定要遵循先慢後快的特點,循序漸進地運動。(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放風箏 不適宜人群:抬頭有眩暈感的人群。 不當運動損害部位:手部、安全意外事故 專家建議:放風箏看似是一種無害的運動,但實際上也隱藏著風險。繃直狀態下的風箏線瞬間割傷能力相當於刀刃對人體皮膚的傷害,而且風箏線也會和手部產生摩擦,建議放飛風箏時戴上手套,保護手部免受傷害。放風箏也是一種鍛鍊頸椎的好方法,但是因頸椎問題導致頭暈比較明顯的老人要少做這類運動,防止眩暈摔倒。 放風箏看似是無害的運動,但實際上也隱藏著風險。(新華社) 騎自行車 不適宜人群:脊柱疾病患者、嚴重的關節病變患者等。 不當運動損害部位:膝關節 專家建議:騎自行車是一種相對危險的運動,騎行前要做好防護,戴上頭盔、手套、防風眼鏡等,騎行時注意控制速度,避免摔倒。適當騎車對膝關節問題有康復作用,但長時間騎行,反而容易傷害膝關節。騎行時間應控制在一小時以內,騎行一小時左右休息半小時,然後再開始騎行,做任何運動都需要注意循序漸進。 跑步 不適宜人群:膽結石等隱匿性疾病患者、嚴重心臟病患者、腿部受傷者、60歲以上老人等。 不當運動損害部位:膝關節、跟腱、足底 專家提醒:如果沒有掌握跑步的要領,會對身體造成損傷。跑步時要注意姿勢,上身不要過度前傾,會導致雙腳不好邁開,膝蓋容易受傷。初跑者不建議買專業運動員穿的跑鞋,因為鞋底薄而硬,盡量不要在柏油路、水泥路等硬路面跑步。最好每周休息一到兩天,否則容易傷到膝蓋。(新京報) 跑步時上身不要過度前傾。(新華社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