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下肢水腫尿量減少容易疲累活動力降低容易喘氣呼吸困難(圖: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提供) 衰竭的心臟就像操練過度的皮球… 【泰國世界日報訊】衰竭的心臟像操練過度的皮球,最終會因缺乏彈性而疲軟無力,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統計,32%患者的患者半年內會再次住院,確診1年內死亡率高達21%,但超過50%患者不瞭解心臟衰竭的危險因子,直到初次急診送醫才知道罹病。 74歲的武伯伯就是典型案例。武伯伯10年前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經心導管手術後挽回性命,但不曉得心臟因此受損,已屬心臟衰竭的潛在患者。去年4月陸續開始因感冒出現咳嗽,一咳就是3個月,且逐漸加劇變成呼吸急促、呼吸困難與肺積水,影響食慾,體重也急速下降,緊急送醫後才知道心臟衰竭,一度發出病危通知,所幸心導管手術與心臟衰竭藥物讓狀況回歸穩定,目前仍能正常運動、旅遊。 台北新光醫院教學研究部副主任兼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指出,心臟像幫浦,推動血液到全身再流回,當幫浦的馬力不夠,無法順利的推動血液時,就稱心臟衰竭。心肌梗塞患者因心臟已有部分損傷,因此是心臟衰竭的高風險群,其他如瓣膜性心臟病、擴張性心肌病變、高血壓性心臟病等疾病,也都可能引發衰竭。 心臟衰竭危險高 蔣中正也受苦 台灣心臟衰竭患者確診五年內,近半數的人因病死亡,但疾病早期無特殊症狀,容易使人忽略,歷史上有不少名人如中國民國前總統蔣中正與美國總統小羅斯福就患有心臟衰竭,並在病後不久辭世。 有鑑於台灣人對心臟衰竭瞭解太少,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為其發表「疲球心」別名,執行長林俊立表示,「疲球心」的概念傳達衰竭的心臟因不夠力,無法輸出足夠血液供應全身,因此比正常心臟腫大卻又疲軟無力,就像疲乏的皮球,盼大眾對此病症能更加警覺。 洪惠風說,心臟衰竭常見症狀如咳嗽、累、喘、水腫等,惡化到一個程度,可能一躺下就喘到無法呼吸,必須整晚坐著睡。高風險民眾可在小腿內側骨頭部分,以大拇指按壓5秒鐘,觀察是否凹陷起不來,確認是否有水腫,若發生水腫,須告知自己的醫師,協助其診斷是心臟衰竭或其他疾病。(羅真) 七大危險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