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多喝水有益健康,喝茶和咖啡算不算喝水?營養師表示,飲料不能完全取代水,尤其茶、咖啡、酒精飲料有利尿作用,運動量大、腎結石、痛風和勞動工作量大者,需用更多白開水補回來,養成純喝水的習慣,才能達到水平衡。 人體一天所需水分,計算方式是喝每公斤體重乘以30毫升水分。一名28歲女性,體態標準,身高165公分、體重55公斤,一日應喝1650毫升水分。但她不愛喝水,每天只喝含糖飲料1000毫升,從學生時期就如此,結果她體內膽固醇超標,花了一段時間戒除糖「癮」後,膽固醇值才回復正常。 台北市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標準一天需水量並不包括含糖飲品,但是現代人不愛喝白開水,喝一半水配一半無糖飲料,如無糖咖啡、茶等,仍在可接受範圍內,但不建議全以飲料代替,因為含咖啡因的飲品會利尿,喝下恐流失水分,仍需喝純水補足。 身體缺水 不一定口渴 新北市亞東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彭渝森指出,當身體流失水分,一般人會啟動身體正常機制,自然想要喝水,但有些人並不會感到口渴,如老年人自律神經功能退化,可能較不易感到口渴,但體內其實呈現缺水狀態,仍應定時補水,喝足一天需水量。 尤其部分族群更要多喝水補充,如痛風病人喝下茶飲、咖啡後,利尿會使尿酸升高、有腎結石者因茶、咖啡中的草酸成分將影響結石情形,甚至工作量大的勞動者,天氣一熱脫水嚴重,早上體重與晚上相差近5公斤,這些人一旦喝了有咖啡因、酒精的飲料都需再補水,多出每天應喝的水量。 含糖飲料 反引起口渴 喝含糖飲料不如開水解渴,彭渝森說,喝下含糖飲料後,血糖短暫上升,腦部下視丘會傳達訊息,當血液中糖分升高,血液中溶質濃度增加,就會引起口渴的欲望,因此喝含糖飲料反而會越喝越渴,想要解渴,還是喝水較佳。 台北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蔡淑玲表示,喝茶的確能抗氧化及抗癌,不過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喝茶養生,「像是腎臟病患者,鉀離子已經排不出去,如果又喝濃茶,只會累積過多鉀離子在體內。」 台灣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建議,喝水可選好時機,如早起喝水有助排便、飯前喝水有助減少食量,當排尿時發現尿液顏色變深,就是缺水警訊。(黃安琪) 飲料選擇停 看 聽 綠燈 每天飲用2次:鮮奶、無糖或低糖優酪乳 每天飲用1次:無糖或少糖豆漿、未過濾不加糖鮮果汁 黃燈 偶爾飲用(每天少於3次):調味乳、減糖優酪乳、一般豆漿、100%果汁、運動飲料 紅燈 少選用(每天少於1次): 每100毫升含糖逾7.5公克,如乳酸飲料、大部分優酪乳、豆奶飲料、稀釋果汁、汽水、低卡汽水、茶飲等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 製表/黃安琪 喝含糖飲料反而會越喝越渴,想要解渴,還是喝水較佳。(圖:東方影像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