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台灣「角力美少女」陳玟陵,去年里約奧運出發前八天,因重訓做得太急太快,不慎造成急性下背痛,痛到無法走路,因憂心禁藥問題,不敢使用止痛藥。幸好中醫師及時利用針灸及整復治療,讓她在半小時內恢復行動力,不禁喊道:「好神奇!」 台灣台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任何宗融說,當時陳玟陵疼痛指數達8,無法彎腰及走路,他在陳的腰部及腳部進行針灸治療,約半小時後陳就說「不痛了、只剩痠痠的感覺」,疼痛指數降至3。他再替陳整復筋骨,讓陳骨頭歸位、舒緩症狀,「無痛」參賽。 為什麼針灸可止痛?何宗融解釋,針灸能刺激腦內啡等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具止痛效果,臨床研究證實,可有效對周邊神經及中樞神經予以止痛。 何宗融說,儘管目前臨床對疼痛的治療,仍以西醫藥物和外科手術為主,但據中醫理論及現代科學研究,針灸治療也可是患者的選擇之一。世界衛生組織也於1996年,通過64種針灸適應症,其中大部分與疼痛相關。況且針灸不只能止痛,還有鬆解受傷肌肉組織、消除水腫等療效。 何宗融指出,運動選手受傷,西醫會先做電腦斷層(CT)及核磁共振(MRI),確認骨折等問題再執行治療。但選手在接受治療前,可能還得練習或比賽,而中醫的針灸、拔罐、推拿、整復、放血、電療等,可在短時間內舒緩急性症狀,填補治療空窗期。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旺全說,運動選手受傷型態,最常見為肌肉拉傷、肌腱炎及關節扭傷,大部分會合併兩種以上,中醫治療運動傷害原則為「急者治標、緩者治本」,先解決急性問題,再治療累積性運動傷害等後遺症。(鄧桂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