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4月底在香港舉行的青光眼治療討論會議中,除了有亞洲未來學趨勢大師之稱的邁克渥許談眼科醫師如何面對未來挑戰,也有來自澳洲墨爾本大學的考斯頓教授,對青光眼治療提出新思維。 考斯頓指出,目前的青光眼分類與治療方式遵循30年前,也就是使用上個世紀的老方式,但在目前的治療方式下,病人仍有失明之虞,他認為進入21世紀已17年了,青光眼分類與治療都應該改變。 考斯頓的演說引起在場眼科醫師一陣騷動,大部分眼科醫師面對病人,都是依循前輩和教授對青光眼的分類與治療,對於新世紀的治療方法是否要改變?都很好奇。考斯頓特別提出幾點想法: 1.青光眼分類應依據視網膜節狀細胞健康程度。 以往對青光眼分類是依據角膜與虹膜的夾角(隅角),分成隅角開放及隅角閉鎖型青光眼,這種分類方法,對病患的青光眼嚴重程度並無描述。考斯頓認為,應利用視神經光學斷層及黃斑部光學斷層,再加上視野變化來標記節狀細胞的健康程度,讓眼科醫師對病患的青光眼狀態更為了解,治療時也有更好的依據,判斷治療效果。 2.青光眼手術需要更早進行並可以微調。 以往手術常被認為是治療青光眼的最後手段,考斯頓教授認為,利用顯微且可微調的青光眼手術裝置,應該對青光眼治療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目前市場上有許多可做微調裝置,包括Istent、Xen、Cypass、Infocus等,利用這些可微調的降眼壓裝置,除了手術方式較簡單,病患接受度也高,他預測在可見未來,青光眼手術將會更早進行,對害怕傳統手術副作用的患者來說,將是另一種選擇。 3.利用所有可能的另類療法,抗衡視網膜節狀細胞老化。 由於視網膜節狀細胞存活,與細胞體內粒線體功能息息相關,粒線體功能正常將使節狀細胞對外界刺激或挑戰增加抵抗力。考斯頓建議,可盡量保持粒線體功能,除了日常生活早睡早起,不熬夜等,可使用一些抗氧化物,如高單位維他命B、C、E,血管功能活化劑、鈣離子阻斷劑、魚油、Q10、薑黃、肉鹼等,而對於吸收不良的患者,定期以靜脈輸液給予也是建議方式之一。 考斯頓認為,某些青光眼患者,規律的給予廣泛性抗氧化物,對於殘存的節狀細胞可能具補助功能,可降低損失的速率。 總結在香港舉辦的這場研討會,除了未來學趨勢大師的演講,考斯頓的理論也讓眼科醫師重新思考,什麼是對青光眼患者最好的治療與分類方式。 (呂大文/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台灣青光眼學會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