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鵝口瘡是最常見的口腔念珠菌感染。(網路圖片) 【泰國世界日報訊】什麼!堂堂一個大男人竟有「婦科病」——念珠菌感染?皮膚科專家指出,其實,念珠菌感染≠婦科病,除了我們常聽說的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外,皮膚、黏膜及內臟器官也會感染,男性生殖器官也有感染的可能! 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所長王建琴主任醫師對表示,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屬的真菌引起的。真菌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如夏秋季節容易生長,它最喜歡生長在人體溫暖潮濕的部位,如足(穿鞋穿襪、不通風、不透氣)、手、腹股溝、臀部、軀幹、四肢等多汗部位,而那些容易大汗淋漓的人最「吸引」它了,例如肥胖及患有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力低下者。 也會侵犯皮膚、黏膜及內臟 「念珠菌病可累及皮膚、黏膜及內臟器官,而不僅僅發生在陰部。」王建琴指出,皮膚念珠菌病有發生在間擦部位如指縫、脖子、腋窩、乳房下、會陰、肛周、臀溝、腹股溝的念珠菌性間擦疹,有導致甲溝紅腫、甲上皮消失、甲半月消失或下陷、甲板增厚且表面高低不平的念珠菌性甲溝炎及甲真菌病,還有常發生在臉部、頭皮及肢端的慢性、反覆的皮膚、甲、黏膜念珠菌感染的慢性皮膚黏膜念珠菌病。 黏膜念珠菌病則有我們日常聽說過的口腔念珠菌病(鵝口瘡最常見)、念珠菌性外陰陰道炎和念珠菌性龜頭包皮炎,它有具有特徵性的皮損——凝乳狀白斑。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念珠菌性外陰陰道炎,這是育齡婦女常見病,表現為豆腐渣樣白帶、有臭味、外陰瘙癢,可伴性交痛。 王建琴表示,不僅女性,男性也可有念珠菌性龜頭包皮炎,它常與性接觸傳染有關,表現為龜頭上有針頭或粟粒大的丘皰疹或小膿皰,表面附著較多白色乳酪狀膜,瘙癢劇烈。 內臟念珠菌病根據念珠菌侵犯的臟器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表現。消化道、呼吸道都可感染念珠菌,甚至可因念珠菌性敗血症引起多髒器炎症而死亡。 小鵬半年前被診斷為「肛周濕疹」,然而堅持用藥半年,「肛周濕疹」並沒好,小鵬找到王建琴,「肛周濕疹」的說法才被推翻了,他被診斷為念珠菌感染,用藥2周痊癒。 治療若不徹底 病情容易反覆 王建琴表示,一旦有了念珠菌病,以外用藥為主,根據皮疹特點選擇劑型,如表皮感染用霜劑、陰道用栓劑,遇到比較頑固、面積比較大的感染,要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抗真菌藥物,性伴也要同時治療。 很多人覺得治療念珠菌病、癬病等效果不好,病情老是反覆。「那是治療不夠徹底,沒有斷根就停藥了。」王建琴稱,堅持用藥非常重要,皮損完全消退後要再用1-2周鞏固療效。(新快報) 念珠菌容易在溫暖潮濕的環境生長,常大汗淋漓或衣物鞋襪不通風最「吸引」它。(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注意個人衛生 遠離念珠菌病 一、祛除誘因、保持患部乾燥清潔、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必要時加強支持療法。 二、注意通風透氣,有汗、水、小便等及時清潔擦乾(洗完手腳要擦乾指縫),盡量避免穿化纖、不透氣的衣鞋。 三、注意個人、家庭及集體衛生,勿共用浴巾、鞋襪、洗腳盆等。 四、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換洗內褲並放於通風處晾乾。 五、患者穿過的衣服、內褲、襪子等用滾開的熱水燙洗(真菌喜歡濕熱,但不耐高溫,100℃時大部分真菌在短時間內死亡),在陽光下暴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