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50多歲陳先生是親友同事眼中的好好先生,很少動怒,但最近幾個月宛如變了一個人,動不動就罵人。日前因頭痛而就醫,影像檢查發現,大腦竟有腫瘤,原來是肺癌轉移至腦部。 如何延長肺癌病患存活期,值得關注。台北榮總一般胸腔科主任陳育民表示,超過五成肺癌患者於確診時已經轉移至骨頭、肝臟、腦部,增加治療難度。 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症狀為頭痛、反應遲鈍、半側無力,經過檢查才發現肺癌已經轉移至腦部,而腫瘤位置就在控制肢體行動的部位,除了引發腦水腫,還會出現類似腦中風的症狀。 事實上,肺癌如能早期診斷治療,五年存活率達九成,但早期肺癌症狀不明顯,約六至七成患者因咳不停或胸痛等症狀而就醫,發現時多已晚期,如不接受治療,從確診到死亡,往往不到一年。 晚期肺癌的治療選擇,以化療、免疫療法和標靶治療為主。「晚期肺癌邁入精準醫療時代」陳育民說,患者在用藥前,接受基因檢測,就可知適用哪一種類標靶藥物,精準地給予治療。臨床觀察,約5成晚期肺癌具有EGFR基因突變,適合使用此類標靶藥物。 然而,第一線EGFR標靶藥物無惡化存活期大約是10-13個月,且部分標靶藥物伴隨治療可能出現嚴重皮疹、腹瀉等副作用。換句話說,使用第一線標靶藥物約10-13個月後會產生抗藥性,癌細胞產生「T790M」的突變,是導致抗藥性產生的主要原因。 目前已能透過基因檢測找到「T790M」基因突變,至於抗藥性問題,去年底出現第三代TKI標靶藥物可接力治療。根據研究顯示,接力使用第三代TKI標靶藥物後,無惡化存活期約十個月,客觀緩解率更高達七成,對於腦轉移的病人,也能保有好的療效。(李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