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還以為高血壓藥可吃可不吃,自以為沒後果的患者太多了!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主任醫師鍾志敏特別呼籲:服藥控制高血壓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四種錯誤做法千萬別做,否則招惹來主動脈剝離(又稱主動脈夾層)這個「惡魔」,不是人人有幸能搶救回來的。 禁忌1 用藥「跟著感覺走」 有人認為,只要沒有不適症狀,高血壓就不用治療,這是非常錯誤的。 血壓的高低與症狀的輕重不一定有關係,大部分高血壓患者沒有症狀,有些人血壓明顯升高,但因患病時間長,已經適應高的血壓水平,仍沒有不適的感覺,直到發生腦出血,才有「感覺」。 高血壓是用血壓計量出來的,不是感覺出來或估計出來的。因此,沒有不適感覺,並不能說明血壓不高;高血壓患者應定期測量血壓,如每周至少測量血壓一次,不能「跟著感覺走」。 禁忌2 症狀不重不服藥 很多年輕患者被診斷為高血壓後,不願意遵醫囑服藥,擔心降壓藥會產生「抗藥性」,用得太早會導致以後用藥無效,趁現在症狀不重就不用藥——這都是非常錯誤、十分危險的觀念。 降壓藥不會產生耐藥性。除非早期的輕度高血壓,通過嚴格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壓達標者不需要用藥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藥治療獲益越大。血壓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覺中損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損害心、腦、腎等器官功能。血壓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護血管,預防心、腦、腎損害,其遠期預後越好。 禁忌3 血壓正常就停藥 有些患者服藥後血壓降至正常,就認為高血壓已治癒,而自行停藥。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 高血壓和傷風感冒不同,高血壓不能治癒,只能通過綜合治療被控制,這就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用降壓藥。 正確的做法是,在長期的血壓控制達標後,在醫生的指導下,小心地逐漸減少藥物的劑量和種類,在減藥的過程中,必須監測血壓的變化。 禁忌4 血壓高低由它去 有些人以為只要服藥就萬事大吉,不關注自己的血壓值,不定期測量血壓,這樣不能保證血壓長期平穩達標。 其實降壓原則非常強調個體化用藥,其中一項便是堅持定期對血壓進行監測並記錄,以便掌握用藥與血壓變化的關係;了解需要用多大劑量或怎樣聯合用藥,才能使血壓穩定在理想水平。(廣州日報) 高血壓患者,要定期量血壓,以免招惹主動脈剝離這個「惡魔」。(記者陳立凱/攝影) 錯誤用藥或停藥,反而讓血壓波動過大,對心、腦、腎臟器官的損害更嚴重。(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