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癌症治療突飛猛進,但對高居台灣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一位,醫療支出、死亡率、晚期發現比例都最高的肺癌,標靶治療僅適用於七成患者(具ALK與EGFR基因突變)。以每年發生人數破萬來說,每年約3000名患者,面臨不知如何治療的困境。 不菸不酒,37歲陳先生一診斷就是肺腺癌四期。長年在中國經商,經常性乾咳,鼻涕倒流及胃酸逆流等加上過敏體質,在中國一直被診斷為過敏性支氣管炎。直到出現左聲帶麻痺導致聲音沙啞,才驚覺不對,回台就醫發現已經移轉至肺部、骨頭、淋巴及腦部。一年來,他做了肺癌標靶藥物基因篩檢,但標的基因(EGFR,ALK)都是陰性。 只好依治療指引接受化療、參與免疫治療臨床試驗,但效果不彰,還產生嚴重副作用而被迫中止。無從選擇下,建議他做廣泛型癌症基因檢測(所有可能致癌的400個基因),發現罕見的基因突變(ROS1)。這類突變只占全部肺癌病患的2%,特點是患者較年輕,無不良生活習慣,發現晚卻預後差。透過較全面的基因檢測,用對藥物後,病情獲得控制。半年後,肺與腦部癌細胞幾乎消失,連原定的腦部電腦刀也不開了,曾經因罹癌跌到谷底的人生,也因此逆轉。 另有台商65歲林先生,平日不抽菸,但有一天突然咳痰、咳血,背部疼痛,一檢查已是肺腺癌末期。想用標靶藥物,但基因檢測後發現藥物標的基因都是陰性。以超過400個癌症基因為主的檢測,找到罕見的基因突變(HER2)。這個突變,大都出現在乳癌、卵巢癌患者,只有不到2%肺癌病患有。依結果選擇標靶藥物搭配鉑金類藥物,經過8個月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 「還好有做!」是這兩名病患的心聲。基因檢測費用高昂,又不見得能找到治療方針,醫師大都持保留意見態度,更難主動建議。但對找不到方向的患者來說,廣泛型癌細胞基因檢測不但是知的權利,更可能是他們的治療希望。建議癌症病患可以主動詢問,了解癌症基因檢測所帶來的治療風險、機會與選擇,也希望每一名患者都有機會運用最新科學,對抗癌症逆轉勝! (台北振興醫院呼吸治療科主任陶啟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