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11個月大的陳小弟,日前因昏迷、抽搐不止送醫,醫師發現他硬腦膜下腦出血,緊急送進開刀房清除血塊並降低腦壓,症狀雖緩解,但視網膜大出血恐傷及視力,從此個性也變得呆滯。 收治患者的高雄長庚兒童神經內科醫師徐美欣受訪時表示,陳小弟母親事後雖坦言孩子受傷前兩周曾從床上跌落,額頭上有一腫包,但出血位置和跌落並無關係,直到醫護人員發現孩子的父親常和孩子玩往上拋接的遊戲,才知道是「嬰兒搖晃症候群」釀禍。 「幼兒腦部像豆腐一樣軟」 徐美欣指出,「嬰兒搖晃症候群」又稱「受虐性腦傷」,在未滿1歲嬰兒身上最常見,她解釋,幼兒腦部像豆腐一樣軟,不需頭部直接碰撞,只要過度大力的拋接、晃動,都可能導致腦部受傷。 她表示,大力拋甩等動作,瞬間的力道就像開車時「突然踩煞車」,恐使嬰兒腦神經纖維破壞斷裂,形成無形的高腦壓狀態,造成撕裂引發硬腦膜下出血,以致嚴重腦水腫、腦部缺氧,導致意識喪失、嚴重癲癇、抽搐等。 不正當搖晃 可能癱瘓或致死 徐美欣說,臨床觀察發現,幼兒發生受虐性腦傷,和照顧者絕對脫不了關係,不正當的搖晃嬰兒可以是蓄意或是無意造成,她曾見過孩子因此全盲、癱瘓甚至死亡。 徐美欣指出,嚴重受虐性腦傷有三種明顯的症狀,如上腦出血、眼底出血以及骨頭上出現不尋常位置骨折,會引發腦水腫、腦部缺氧,若未緊急放置腦引流管減壓,常留下嚴重神經學後遺症,如癱瘓、抽搐痙攣甚至死亡,部分醫師因不熟悉此症,僅會針對腦出血作局部處置,若無腦出血,可能只有住院觀察,錯過治療黃金時機。 此外,她也提出照顧者常見的三大錯誤行為,包括不要大力甩、拋孩子,餵奶拍嗝時一定要固定頸椎,否則恐讓孩子頭部嚴重晃動,若要帶嬰兒坐摩托車,務必要讓孩子坐在有頭部靠墊的安全座椅上,以免嚴重晃動、緊急煞車及撞擊,傷害腦部。(中央社) 過於搖晃嬰兒,可能造成硬腦膜下腦出血。(Getty Ima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