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醫師說,耳垢具有防水保濕及防細菌感染的作用,沒事別再掏耳朵了。(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泰國世界日報訊】大家都喜歡用棉花棒掏耳垢,但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台灣台南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林志勳表示,這樣很容易將耳垢推得更深,造成耳垢堆積成硬塊、阻塞耳道,因此不建議使用棉花棒清除耳垢。另外,挖耳勺也容易刺傷、導致鼓膜穿孔。建議在耳垢過多而導致不適時,向耳鼻喉科醫師求助,以專業工具清除耳垢。 林志勳表示,耳屎,又名耳垢,是由外耳道腺體(皮脂腺及耳蠟腺)的分泌物和外耳道皮,皮膚死掉的角質細胞自然脫落所構成。耳垢有可保護耳朵,且有殺菌效果。耳垢位於外耳道的毛髮及表皮上,可抵擋外來細菌、黴菌、灰塵,甚至是蟲子等外來物質的干擾,讓外來物質不至於進入耳道深處。 林志勳說,過多的耳垢可能會妨礙聲音在耳道中的傳播,從而導致傳導性聽力減退。工作上經常接觸沙塵等污染物、時常游泳或潛水、長期使用助聽器或耳機、外耳道皮膚新陳代謝較慢、有過量耳毛的人士等耳部的油脂分泌都會較多,耳垢亦相對較多。 然而,大部分的耳垢不需要清潔,因為外耳道有自動清潔的功能,使耳屎由內往外慢慢輸送出去,除非是過多的耳垢導致了健康問題,才需要清理。美國耳鼻喉學會並不建議清除耳垢,經常刮除耳垢,也會讓耳道失去保護及抗菌的作用,增加感染的機會。 經常清除耳垢的人,耳垢反而愈來愈多,因為常挖耳垢會促使腺體分泌旺盛,以致產生更多的耳垢。如果常感到耳屎很多,可以定期至耳鼻喉科清潔,或至耳鼻喉科開立耳垢軟化劑,幫助耳屎排出。另外如果常感到單側耳塞,可能原因除了耳屎以外,還要考慮聽力喪失、耳咽管功能不良、外耳發炎或是鼻咽癌、聽神經瘤等症狀。(綦守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