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分析台灣兒童精神狀況,專家表示,現代社會多元、高壓,孩子成長可能無所適從,加上家長陪伴時間少、溝通技巧差,都可能讓孩子心理生病。 台灣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高淑芬進行台灣第一個全國性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台灣近三分之一兒童有精神疾患需要專業評估與協助;且有自殺意念六個月盛行率為3.1%,意即每10萬名孩童就有3100名曾想自殺。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長諶立中表示,青少年是成長關鍵時期,面對世界的衝擊,內心可能有很多矛盾,加上荷爾蒙改變,情緒易不穩定。尤其孩子成長需要穩定環境,但社會變動很大,加上家長忙碌,能給孩子的支持力量減弱。 一名高中生常出現尋死念頭,細究原因,是媽媽常愛拿姊姊的成績跟她比較,「別人做的到,妳怎麼做不到?」、「我花錢給妳學這麼多東西,妳表現怎麼這麼普通?」,家長不自覺的「白目言語」,對孩子造成很大傷害,幸好遇到好醫師,及時把孩子從懸崖邊拉回來。 高淑芬說,很多家長不知道怎麼當爸媽,或搞錯方向,以為對孩子好就是上很多才藝課、買名牌衣服、包包、「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或是孩子想要好好跟爸媽講話,但大人顧著忙自己的事情;甚至看到孩子只會問「功課寫好了嗎」、「成績怎麼退步了」。 高淑芬表示,孩子要的是爸媽陪在一邊、願意聽孩子講話。研究發現,200名孩子曾有自殺想法,但只有22個家長知道,顯見多數家長對孩子沒有足夠關心。(中央社) 孩子最需要的是爸媽陪在一邊、願意聽孩子講話。(取材自freeima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