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不少退休民眾習慣晨起運動,但運動難免伴隨傷害發生,台灣南投王姓婦人和65歲黃姓男子分別在公園健走和爬山時不慎滑倒,兩人均以為扭傷致手腕劇烈疼痛,先後赴南投醫院確診後竟是「腕部骨折」。 南投醫院表示,兩位患者到院後隨即安排安排X光等檢查,X光片中明顯橈骨和尺骨骨折移位,原該平行銜接的腕部卻像「餐叉」般彎曲(圖,南投醫院提供),所幸兩人及時就醫,經骨科醫師安排手術復位和固定後,目前皆已出院返家休養。 「跌倒時用手撐地是本能反應。」該院副院長兼骨科專科醫師鄭明德說,跌倒時以手支撐是反射動作,但也因手肘彎曲且掌心觸地的動作,易造成導致橈骨和尺骨移位導致手腕或手臂等處骨折,而這樣的骨折位移恐影響手掌肌腱活動。 鄭也指出,人因身體老化,從飲食中吸收鈣質的能力會減弱,50歲後更是加速衰老期,就易因骨質疏鬆導致手腕等部位因跌倒骨折,其中女性又因雌激素停止分泌等因素,骨質迅速流失而成骨折傷害的高危險群。 南投醫院物理治療師蘇煜華則針對術後復健提出建議,他說,骨折固定期得注意肩、肘和手指的活動鍛鍊,尤其長者要防止肩關節僵硬;手術固定後可進行肩關節活動防止攣縮,手指關節活動防止僵硬,患側手抬高以減少水腫等。此外,院方也建議患者到院復健。 (賴香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