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運動好手別硬撐,一名37歲男性常夜騎腳踏車,一騎就是40、50公里,某天突然改在上午騎車,整整騎了95公里,途中不斷抽筋、頭暈仍硬撐,晚間送醫發現橫紋肌溶解症、熱痙攣。 收治患者的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該名患者過去每周都會騎四、五次腳踏車,每次都是40、50公里,但因多選在涼爽的晚上,也有補充水份,並未造成熱傷害。 朱柏齡說,有患者突然改成在上午8時騎車,不只天氣熱,前一晚更熬夜只睡兩個小時,結果整整騎了95公里,途中感到頭暈、耳鳴、想吐,肚子和腿也頻頻抽筋,他不以為意仍硬撐著騎完全程,休息三小時不適症狀未見緩解,才趕緊送醫。 朱柏齡指出,患者送醫時已經明顯熱痙攣,還有橫紋肌溶解症及急性腎衰竭。 患者強調自己喝了兩罐運動飲料、三罐礦泉水,但是體重仍因為脫水掉了足足三公斤。 根據朱柏齡的臨床觀察,不論是騎腳踏車、跑馬拉松,許多年輕人自認體力好,即便身體已經感到累仍硬撐,甚至前一晚熬夜還是硬要騎車,都是造成熱傷害、橫紋肌溶解症的關鍵因素。 朱柏齡解釋,熬夜過後身體血液循環、肌肉功能都會變差,加上處在炎熱的環境,血液必須集中到皮膚協助散熱,肌肉用到的血液就會減少、缺氧,導致肌肉細胞壞死,引發橫紋肌溶解症。 他說,這時大腦會有保護機制讓人感到疲勞,也是在提醒該休息了,但年輕族群自認體力好繼續運動,強迫大腦把血液送到肌肉,皮膚的血液便會減少,無法散熱就會引發熱傷害,甚至中暑 朱柏齡呼籲,夏天運動應盡量選在晚上,每15到20分鐘就該補充150到300c.c的水份,運動前一晚千萬別熬夜,如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步態不穩或意識不清,可能就是熱傷害徵兆,應該要提高警覺。(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