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一名27歲的國中老師, 從中學開始就經常有突然喘不過氣的情況, 看遍醫師卻找不出病因, 最近甚至出現抽搐, 就醫才發現竟然是癲癇。 台灣成大神經內科醫師黃欽威表示, 癲癇是腦部不正常的放電,最常見的部位是顳葉,而這種會突然喘不過氣,放電的部位是在腦島區域,較為少見,過去沒有被重視到,不少病人可能因此在其他的科別就醫,例如胸腔內科、精神科或者是家醫科,病人的數量可能被低估。 氣管突然收縮 無法呼吸 這名國中老師自中學起就偶有突然間喘不過氣的情形,覺得好像是氣管突然收縮,短暫間無法呼吸,伴隨著胸部緊縮不舒服。但他平常生活習慣良好,並無抽菸喝酒等習慣,也無慢性疾病。 這樣的症狀持續時間只有幾秒,很快就恢復,大約每一到兩周會有一次,感覺準備入睡時較易發生,包括晚上在家就寢或是在學校午休時。雖然短暫發作並無明顯影響到日常學校教學工作,但林老師還是常擔心不知何時又會發作,且是否會更嚴重,因此已併發有些身心症狀,相當焦慮。 黃欽威表示,這名老師多年來看過不少醫院診所,包括一般內科、家醫科、胸腔科、耳鼻喉科、心臟科與精神科等,但一直找不到病因;用過感冒藥、支氣管擴張劑、肌肉鬆弛劑與抗焦慮用藥,也嘗試調整工作量,但症狀仍未好轉。 手腳異常抽動 無法控制 除了突然間喘不過氣的問題外,老師也自覺有些事情很快就忘記,但他過去並無腦部或其他相關疾病病史。近來則開始出現在入睡或即將醒來時,身體無法控制的手腳抽動,並伴隨偶有眼睛上吊與舌頭往前伸直的動作,以及意識短暫喪失的情形。 黃欽威說,老師被建議至成大醫院神經科就診,經詳細病史詢問後,安排住院進行多種檢查。神經系統身體檢查與各項血液檢查、大腦核磁共振掃描都正常;腦力評估的認知能力篩選測驗為89/100,呈現輕度異常,住院24小時影像腦波監測發現有右側額顳葉持續異常之癲癇波,且記錄到突發性喘不過氣的發作,與右大腦的額顳葉癲癇放電有關。 配合病人詳細病史確認,判斷為腦島區域之癲癇發作。經抗癲癇藥物治療,突發性的喘不過氣已明顯減少,且認知能力篩選測驗有進步。 黃欽威表示,癲癇是大腦細胞異常放電引起,不同位置的大腦細胞所產生的症狀不同。大腦運動區域異常放電,對應動作症狀是肢體抽搐;而非運動區域如顳葉癲癇的異常放電,則可能有幻覺,胡言亂語,記憶力障礙,或行為怪異,如自動症,手會亂抓或揮舞。他說,前述病例的腦島癲癇,因大腦的腦島位置特殊,與大腦許多其他部位有密切聯繫,與身體感覺、內臟感覺及構音也相關。 大腦細胞異常放電引發癲癇,有些患者有記憶力障礙。(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成大神經內科醫師黃欽威提醒大家注意腦島癲癇。(記者修瑞瑩╱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