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這裡痠,那裡痛,常常需要「喬」一下?因應3C科技發達、上班時數長,電腦族、低頭族,多有肩頸僵硬的困擾。但若長期如此有這些症狀,須小心是否已罹患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年齡為20到40歲,男性患者多於女性。初期下背、腳跟易有疼痛感,晨間睡醒時腰、背肌肉常因僵硬難以行動,但運動後可稍微緩解不適。若不及早就醫,病情嚴重者脊椎縫隙間會出現沾黏現象,導致全身僵硬不能動,猶如「木頭人」。 台灣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光永醫師表示:「曾在門診遇到一名40歲的患者,因延誤就醫,導致身體無法直立,只能坐椅子睡覺!多數人有痠痛困擾時,多會選擇按摩、推拿、整骨等民俗療法緩解,短期雖能改善不適,但常卻因此忽略病症而延誤治療時間,造成許多患者就醫時已發生脊椎沾黏,脊椎已經失去彈性,而影響身體活動力。」 台灣台中榮民總醫院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信華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80%會有背部疼痛、僵硬的困擾,常見症狀包括1.『僵』:早晨起床感到脊椎僵硬、2.『痛』:腰痠背痛達三個月以上,休息反而更痛、3.『不動』:病情一旦惡化,全身有時會僵硬到無法動彈。曾經有一位跆拳道選手,把僵直性脊椎炎症狀誤當運動傷害,就醫時已嚴重到需動手術才能恢復正常生活。建議民眾如有疑似症狀且超過三個月,應及早至風濕免疫科就診。」 過去僵直性脊椎炎臨床治療多使用傳統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部分病友因擔心長期吃消炎藥會有副作用,因此未積極服藥控制。最新治療趨勢為生物製劑,藉由抑制腫瘤壞死因子(TNF-α)作用,治療效果顯著,以一周兩針的生物製劑為例,僵直性脊椎炎可在兩周後獲得明顯改善。 (作者黃光永為台灣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信華為台灣台中榮民總醫院免疫風濕科主治) 長期背痛應盡早就醫。(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辣木 卡姆果 醋薑飲 西瓜籽 馬基莓果 樹薯粉 ( 圖:「食力」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