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多吃魚未必會變聰明」,重點是要選對魚,吃錯大型魚則恐影響胎兒和幼童腦部發育。(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泰國世界日報訊】大型魚的甲基汞雖會殘留人體造成危害,但不代表不要吃魚,如何「聰明吃魚」?營養師指出,魚類含豐富DHA,確有助促進腦部和視網膜發育,吃魚重點應放在「吃對魚」。 台灣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玉思建議,一般民眾無須太恐慌,可選擇像石斑魚、鮭魚和鰹魚等富含魚油DHA和EPA等,且魚肉含優質蛋白易消化吸收,脂肪低;魚肝臟有大量維生素A,有助治療夜盲症、乾眼症。 蔡玉思說,想補充DHA又怕重金屬汙染,可聰明選擇沙丁魚、秋刀魚、鯖魚、白帶魚和鱈魚等體型較小的魚類,確保含汞量較低,也能安心食用。 專家則呼籲,不必追崇seafood,均衡攝取、適量吃才是健康飲食的不二法門。 (賴香珊) 魚類食用須知 吃魚肉可以降低 憂鬱及侵略行為,增加智力 、視力。且魚含有的鈣質比肉類還要多 ,可以增加身高發展,吃魚還能增加免 疫力。 這四種魚 能不吃就不吃 鯊魚、旗魚、鮪魚及油魚等大型魚類 含有毒重金屬「甲基汞」,恐影響孩子 神經發育,建議孕婦及6歲以下幼童能 不吃就不吃。 吃魚有農藥、抗生素風險 養殖魚有農藥與抗生素的風險。養殖 戶以餵食農藥對付魚類寄生蟲,結果吃 魚的同時也吃下了農藥。 怎麼吃魚 最好選擇通過重金屬檢驗的魚,避開 大型魚類,選擇小型的鯖魚、秋刀魚或 竹筴魚會比較安全,並攝取不同的魚輪 流吃,以分散風險。 (美編王衍智╱製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