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體重過重、有慢性疾病、腰圍過粗等,想要成功減糖或戒除甜食,專家皆認為,建立正確的「觀念」是減糖第一步,明確了解攝取過多糖對身體的危害,才能成功戒糖。曾有每日含糖飲料不離手的糖尿病患者,僅是每天少喝一杯含糖飲料,二到三周就能減去二到三公斤,改善血糖。 台北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周明文說,人之所以喜歡吃糖,是因遠古時代為了要獲取熱量,儲備能源。但到底吃甜食、喝糖飲到何種地步,才有需要減糖或戒糖? 周明文解釋,依據台灣衛福部國健署建議成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應維持在18.5kg/m2及24kg/m2之間,如超出建議標準即屬過重或肥胖,再加上又習慣吃甜食的話,就需要進行日常飲食的減糖、戒糖運動。此外,如患有糖尿病、三高等慢性病更應做到避免吃甜食。 戒除「糖癮」並不容易,周明文說,啟動戒糖的第一步,必須先建立「認知」,明確了解過量的糖會對身體帶來壞處,建立意志力後再循序漸進減量,可先從全糖減至半糖,隔一周後再減至微糖,逐步攝取更少的糖。 戒糖的過程中,有時難免受不了甜食的誘惑,周明文建議以運動替代,因運動會刺激大腦的滿足中心產生滿足感,進而降低想吃甜食或喝甜飲欲望、或多喝白開水取代僅是想以甜飲解渴習慣。 但周明文提醒,代糖如阿斯巴甜等雖也有甜味,熱量也較一般糖低,但並不適宜長期吃,建議短期作為減糖過程的替代品就好。 然而採取太極端的戒糖方式,孫文蕙解釋,時下流行的生酮飲食,雖也做到減糖,但過少的蔬果攝取和過多的蛋白質,長期下來有損腎臟功能;過量的油脂攝取也會影響到血脂肪,吃太少蔬果也可能導致腹瀉或便秘,長期不均衡的飲食型態,存在風險。(黃安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