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老人家最怕跌倒,沒有防禦性的跌倒更是要命,輕則骨折,重則腦部或脊椎受創而危及生命。 輕則骨折 重則命危 老人上下公車不慎摔傷的例子時有所聞,並在事發後立即被救護車送到醫院急診室救治。仔細檢查及問診發現,這些老人家往往才上了公車,人都還沒站穩,手也未握好固定支撐物,重心處於相對不穩的狀態,司機卻突然踩了油門,加速往前,在反作用力拉扯下,他們當下往後跌倒,摔個四腳朝天。 在那一瞬間,如果老人家身手夠敏捷,立即順勢用手掌或手肘撐地,減緩著地的力道,頂多出現皮肉外傷及腫痛,或是腕骨及撓骨的骨折挫傷,還好治療。萬一身手不夠矯健,不僅整個屁股會重重跌坐在公車地板上而傷及腰椎或薦椎,頭部也可能遭到強烈撞擊,傷勢就嚴重多了。 天冷包緊緊 摔傷增多 入冬後,氣溫驟降,怕冷的老人家難免多穿些衣服,有人甚至把自己裹得像粽子似的,多少影響手腳施展空間,更易在公車上摔倒,被送到急診的個案也明顯多了不少。 隨著年齡增長,老人家身體機能逐漸退化,肌力及反應力明顯下滑,跌倒風險高,這是無法改變的生理變化,只能無奈接受。我比較擔心的是沒有防禦性的跌倒,因為來得太過突然,沒有任何緩衝空間,頭部或軀幹和地面硬碰硬直接對撞,傷勢常難以預料。 我們都說帶手鐲可以消災,不慎摔倒時,手鐲摔斷人卻相安沒事,因此要感謝手鐲的犧牲為我們擋住更大傷害。其實,真正要感謝的是我們的手,因為手伸出去撐住身體,提供了防禦性跌倒,防止身體和頭撞擊到地面或其他硬體產生重大傷害,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保住生命。 一摔腦死 年輕也別輕忽 老人家是跌倒的高危險群,不代表手腳俐落的年輕人就沒有跌倒受創的風險。我就曾碰過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男子,有天在廚房拿放在架子上的玻璃罐,墊起腳尖卻怎麼也搆不著,於是搬張小板凳站了上去,雖順利拿到玻璃罐,卻因重心不穩而摔倒在地。 這本是常見的小意外,卻因他手上拿著玻璃罐,怕摔破了而牢牢握在手中,少了一隻手可以應變,整個人直挺挺地往後倒,腦袋直接撞到地板,當場摔得頭破血流,昏死過去。當他被緊急送到急診室時,已呈腦死狀態,即便立即動手術治療,預後也不好。 跌倒是頭部及脊椎創傷的好發原因,沒有防禦性的跌倒更是重中之重,不管老人家或年輕人,也不管在家或出門在外,一定要小心防範,以免抱憾終生。 (蔣永孝╱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