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每日飲食指南翻新 全脂、低脂乳品一樣好 破膽固醇迷思 蛋比肉營養 國民健康署公布2018年最新版「每日飲食指南」,攝取蛋白質來源蛋比肉好,並將舊版「全穀根莖類」修正為「全榖雜糧類」,因為紅豆、綠豆、皇帝豆仁、栗子、菱角等食物,也含有豐富澱粉。且不再強調乳品需選用低脂或脫脂,全脂與低脂一樣好。 新飲食指南調整蛋白質食物來源的順序,由「豆>魚>肉>蛋類」修正為「豆>魚>蛋>肉類」,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林莉茹指出,近年研究顯示,蛋的攝取與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和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不具關聯性;且蛋的營養豐富,所以更正蛋白質選擇優先順序。 林莉茹說,六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每類食物提供不同的營養素,每類食物都要吃到建議量,才能均衡。飲食不均衡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吃太多則容易引發過重、肥胖、慢性病等。 國健署也公布最新台灣民眾營養調查,結果顯示,民眾飲食型態普遍未達均衡飲食,蔬菜水果吃太少,而蛋白質澱粉和油脂常過量。 99.8%台灣人 乳品吃不夠 根據2013年至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報告,發現民眾在六大食物中,乳品攝取最不足,19至64歲成人高達99.8%每日平均乳品攝取不足1.5杯;堅果種子不足1份者達91%。蔬果攝取量也嚴重不足,86%每天吃不到三份,水果攝取量不足兩份者高達86%。 19至64歲成人中,53%每日平均豆魚蛋肉攝取超過建議攝取量六份、49%在全榖雜糧攝取超過建議攝取量三碗,39%在油脂類超過建議攝取量五茶匙。其中男性飲食不均衡比女性嚴重,65%男性每天超過三碗全榖雜糧類,超過六份蛋白質。 新版飲食指南調整蛋白質來源的攝取順序,吃蛋比吃肉好。(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蛋雖有膽固醇 更有卵磷脂 國健署昨天公布新版每日飲食指南,攝取蛋白質來源,蛋類優於肉類。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過去外界把膽固醇汙名化,造成不少人因為蛋有很高的膽固醇不敢吃蛋。 許惠玉說,雞蛋沒有這麼罪大惡極,蛋雖然有膽固醇,但也有豐富的卵磷脂,太過強調蛋的膽固醇不好,卻忽略卵磷脂的更多好處,反而會造成營養不均衡。 另外,舊版的「全穀根莖類」用詞修正為「全榖雜糧類」,因為紅豆、綠豆、皇帝豆、栗子、菱角等食物也含有豐富澱粉,且不再強調乳品需選用低脂或脫脂為佳。許惠玉表示,每一種食物都有好的營養與不好的地方,民眾要均衡攝取多樣食物,減少吃食品(加工過),因為每種食物都有不一樣的微量元素,廣泛攝取多樣食物,對人體健康有正向幫助。 她舉例,牛奶每人每天頂多喝一兩杯,就正常地喝,不用再去強調低脂或脫脂 ,若因此擔心飽和脂肪酸攝取太多,與其少喝牛奶,不如少吃加工的培根、奶油、香腸等。但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仍需要控制自己的飲食攝取量,才會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