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一名患者多年來飽受腰痛之苦,主訴為下背痛並感到腳麻,總是被診斷為坐骨神經痛,已接受過熱療、電療、牽引及藥物等治療,仍無進步,進行理學檢查,研判是退化性髖關節炎;隨之以超音波檢查確診,果然發現髖關節囊腫脹積水超過0.7公分,且已明顯呈現退化狀態,終於找出多年腰痛的病根。 退化性髖關節炎初期症狀不明顯,久而久之疼痛感在長時間走路、跑步或騎單車後會變得強烈,除了鼠蹊部一帶痠痛外,可能連大腿外側及臀部也會痛。 儘管有些患者症狀並不典型,但只要透過「翹二郎腿」和「抱腳靠胸」這兩項理學檢查,如果出現明顯疼痛,即可可初步判定為髖關節問題,再經由超音波以及X光檢查確診。 在治療方面,由於患者已疼痛很久且未對症治療,因此直接採行增生療法,在超音波導引下,將藥劑直接注射至髖關節的關節囊及周圍韌帶等軟組織,以刺激軟組織修復,進而增加強度以穩定關節、改善疼痛;此外,合併關節腔玻尿酸注射以發揮潤滑作用。 經過三次治療後,患者症狀已改善八成。 最後提醒,退化性髖關節炎患者有三點注意事項:第一避免久坐,久坐時髖關節承受較大壓力,容易導致軟骨退化更快,尤其坐矮凳子會讓髖關節屈曲超過90度,增加髖關節內壓力。再者,避免從事登山和騎腳踏車,這兩項活動對於髖關節的傷害較大,不然至少選擇比較輕鬆的路線,且適度休息,將傷害減低到最低。第三,向復健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學習臀部肌肉訓練運動,有助於穩定髖關節。(尤稚凱 /台北菁英診所復健科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