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改善居家照顧失智 從顏色、光線、聲音3面向做起 ●失智症患者由於認知功能退化,易出現空間認知障礙,可能對光線與陰影產生幻覺,或因無法分辨桌椅、地板空間感到焦慮不安。台灣衛福部國健署長王英偉建議,照顧者宜營造友善居家環境,首先可從顏色、光線、聲音三大面向做起。 王英偉表示,台灣調查指出,高達9成以上失智者居住於家中,因大腦產生病變影響認知、判斷或辨識能力,可能無法分辨桌椅、地板與牆壁等空間、找不到門把進入房間、尿急卻找不到馬桶等而出現焦慮現象,可能對照明或光線造成的陰影產生幻覺,可能易有高度不安全感等。若居家環境令他感到熟悉、安全、容易辨識,就能讓他安心地重複做自己想做的事,盡量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 營造友善居家環境的方式之一,可利用不同顏色增加家中環境的辨識。王英偉舉例,客廳與臥室的桌椅、浴廁的馬桶坐墊、插座開關等,其顏色若能與地板、牆壁的顏色呈對比,就能協助失智者清楚分辨空間,快速找到標的,也更加安全。 營造友善居家環境的方式之二,可避免光線直接照射房間內、注意電視未使用時關閉電源,如此能減少光線、陰影與噪音刺激幻覺、幻聽或妄想產生。 日前傳出有失智者不慎引用清潔劑致死的憾事,王英偉提醒,廚房內危險物品可鎖進櫥櫃,瓦斯爐宜選擇操作簡易且安全者,爐具、水壺宜選擇患者慣用的。 (羅真) 拓展社交 延緩失智者病程 ●陣陣的咖啡和烤餅乾香氣襲來,位在台北市的「Young咖啡坊」由一群年輕型失智症患者製作送餐,雖然常送錯菜,顧客也一笑置之,給他們加油打氣,咖啡館充滿歡笑。這是全台首家年輕失智者咖啡館,患者能重新工作、打卡上班,融入社區延緩病程。 健忘咖啡坊 客人不在意送錯菜 台灣失智症協會在企業贊助下,於去年成立Young記憶會館,專替年輕型失智患者服務,今年4月中旬全台首家年輕型失智者咖啡館也將開幕,讓患者能發揮價值。根據流行病學統計,45至65歲確診為失智症盛行率約千分之一,以此推估台灣約有1萬2000名年輕型患者。 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說,65歲以下確診失智症,就屬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他們與老年失智不同,患者仍十分有活力、好動,但現行的藥物對年輕型失智者來說,效果不大或僅能症狀治療,非藥物治療如戲劇治療、拓展社交、從事簡單的工作等能延緩病程惡化。 失智症協會副秘書長李會珍說,「Young咖啡坊」的名稱是由年輕型失智者共同命名,共花四個月的時間籌備,已培訓十位年輕型朋友,目前正在試營運,上班必須打卡、還要練習做餅乾、煮咖啡、打奶泡,自主選擇外場或內場工作。 她舉例,教導年輕型失智朋友製作餅乾、煮咖啡,必須將步驟簡單化、好記憶且反覆練習,修正及熟悉工作模式後,希望能提供最少的提醒和協助。今年62歲的年輕型失智患者林一申是咖啡坊的成員之一,煮拿鐵咖啡、製作餅乾等已經難不倒他。(黃安琪) 治療師黃暐筑(左)利用戲劇課程,引導失智朋友林一申(右)與邱孟暉(中)以虛擬方式騎自行車環台,在遊戲中找回信心,發揮失智者的潛能。(記者杜建重/攝影) 戲劇治療 找回失智者自信 ●台灣失智症協會在震旦集團贊助下,於2017年設立全台首創Young記憶會館,這是專屬年輕型失智者的服務。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台灣失智症協會於6年前開始提供年輕型失智者服務,發現年輕型失智家庭更辛苦,加倍需要社會的同理與實質的服務。 賴德仁表示,不管年輕型或老年型失智者,良好的社會參與有機會讓失智者延緩退化,也讓長時間處在照顧情境的家屬獲得放鬆紓壓,年輕型失智者有其獨特服務需求,且仍有不等程度工作能力,推出年輕型失智者服務,才能發揮失智者潛能。 戲劇治療師黃暐筑表示,這是全台首次運用戲劇治療於年輕型失智者服務,希望可以透過戲劇創作,重拾孩子般的玩心,重新找回自信,讓原本在生活中遭遇許多困難但依然充滿活力的年輕型失智者,不受任何評價地被看見、被傾聽。黃暐筑指出,失智者是有感覺、仍有想像力的,雖然失智者在表達上較困難,但家人及朋友多些鼓勵及耐心,少些責備與不耐煩,失智者在接納與放鬆氛圍下,將展現更好的功能,且更快樂。(杜建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