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近期天氣變化大,尤其春天濕氣較重,不少長者引發關節痛,年輕上班族群也因久坐、久站而引發腰痠背痛症狀,桃園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周漢金提醒,人體受到濕氣影響,可透過簡單穴位按摩,紓解濕氣滯留關節的不適。 不少民眾近期常感到身體沉重、疲倦、睡不飽,更甚者可能出現腹脹、腹瀉、下肢水腫,周漢金說,有可能因春季雨水較多、濕氣較大,人體容易受到濕氣影響,若濕氣留滯關節,出現關節疼痛,即稱為濕痹。 周漢金建議,可以透過穴位按摩來除溼保健,包括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太衝等部位,「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膝下三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處,可調理脾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扶正培元。「三陰交」位於內側足踝上方三寸,脛骨內側面後緣,可疏通下焦氣滯,祛經絡風濕。 「陽陵泉」位於小腿外側,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可疏泄肝膽、清利濕熱、舒筋健膝。「太衝」位於足背第1-2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可平肝熄風、清熱利膽、明目。 周漢金提醒,按摩穴位可依每個穴位按壓十秒鐘,放鬆一下再按壓十秒鐘,重複三次的頻率,而按摩前需注意要修剪指甲、孕婦禁用合谷穴、三陰交,若太餓、過飽、過勞、酒醉、大喜大怒等狀態勿刺激穴道。(許政榆) 不少上班族久坐久站引發腰痠背痛,中醫師建議透過按摩穴位舒緩不適。 (取材自ing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