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一名張姓女子生活緊湊,連喝水及上廁所都沒時間,結果漲尿出現恥骨上疼痛,及頻尿、急尿感,多年來以為是泌尿道感染,打針吃藥卻未見效,最後才確診是間質性膀胱炎。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泌尿科醫師許齡內指出,55歲張女排尿出現症狀後,多年來一直以為是泌尿道感染,多在診所打針吃藥,卻不見好轉,漲尿時的恥骨上疼痛、頻尿、急尿、夜尿,讓她相當困擾。 張女就診確認是間質性膀胱炎後,接受膀胱內藥物(玻尿酸)灌注治療,經過6個月療程後,再接受膀胱內肉毒桿菌毒素A的注射治療,症狀獲得明顯改善。 許齡內表示,間質性膀胱炎的發生率有攀升的趨勢:由10萬分之一增加到千分之五,甚至在美國高達12%的婦女出現早期間質性膀胱炎的症狀。 間質性膀胱炎的成因眾說紛紜,大致推論包括膀胱黏膜缺損、神經反應異常、身體免疫能力失衡、壓力性因素、先天基因異常等。診斷上須排除泌尿道感染、膀胱結石、膀胱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等,才可確診。 間質性膀胱炎病患心情要保持愉悅,研究指出,憂鬱及焦慮會使膀胱表皮生成漸慢,也會促進神經性發炎,痛感加劇。間質性膀胱患者還要多喝水,以減少泌尿道感染及便秘,食物中盡量減少酸性飲食(蘋果、葡萄、桃子、柳丁)及高鉀性食物(香蕉、楊桃、草莓)。調查顯示,酸性、酒精性、含碳酸性飲料、咖啡、茶等會加劇疼痛。 漲尿、頻尿引起疼痛,可能是間質性膀胱炎。(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尿不出來他膀胱挖300結石 ●88歲邱姓老翁健康硬朗,但發現有排尿困難、尿流斷斷續續的狀況,直到完全尿不出來、下腹膀胱脹痛才緊急就醫;經醫師檢查診斷為前列腺肥大合併膀胱結石及急性尿滯留,醫師評估他的身體狀況後,為老翁進行「經尿道前列腺刮除手術」和「膀胱結石清除手術」,結果在膀胱內取出高達300顆小結石,情況相當少見。 台灣大千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陸兆明表示,術前為老翁進行腹部X光檢查,發現病患下腹部有密密麻麻的小白點,實際進行「膀胱結石清除手術」時,竟取出300顆直徑約3至6毫米的圓形膀胱結石,前列腺肥大形成膀胱結石很常見,但像邱姓老翁的結石是為數眾多的小黃圓球顆粒,相當罕見。 他指出,前列腺肥大好發於老年人,初期會有排尿困難、疼痛等症狀,若不治療會越來越嚴重,一開始排尿無力,再逐漸變成滴尿,最後尿滯留、尿不乾淨,導致膀胱殘餘尿結晶成結石,出現尿中斷及排尿劇痛。 膀胱結石又可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兩種,原發性結石與營養不良和低蛋白飲食有關,續發性結石常因攝護腺肥大、尿道狹窄、神經源性膀胱、或腎及輸尿管結石排入膀胱造成;如因攝護腺肥大引起膀胱結石,不治療還可能引起泌尿道反覆感染、腎功能受損、甚至無法再自行排尿。 陸兆明提醒,當男性年齡接近60歲,有可能出現下泌尿道症候群、排尿不順、有殘尿感、頻尿、血尿等問題,務必盡早就醫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