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一名40歲女性公務員,平日生活作息正常,卻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接受心導管檢查發現,血管狹窄不平,嚴重阻塞,需放支架治療。為何無不良嗜好,中年時健康已經亮紅燈?台灣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柏志指出,病患經抽血檢查,總膽固醇高達350mg/dL,低密度脂蛋白260mg/dL,數值異常,確診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偏偏病人平日沒症狀,因而輕忽治療。 膽固醇太高,塞住血管?林柏志表示,高血脂就是血液中的脂肪過高,以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為主,當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增加,日積月累導致血管的內皮細胞破裂,產生血栓,阻塞血管發生心肌梗塞。 林柏志解釋,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脂蛋白 (HDL),俗稱「好的膽固醇」,可以移除血液中過多膽固醇,預防堆積在血管壁中。另一種是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稱「壞的膽固醇」,易滲入血管壁,形成動脈粥狀硬化,引發心血管危機,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慢性腎臟病、周邊動脈阻塞等。 作息正常 未必能杜絕疾病 病人常問為何吃素仍膽固醇異常?林柏志說,由於人體膽固醇80%來自肝臟製造,可能與控制膽固醇的基因異常有關,臨床上常見的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發生率是兩百分之一,估計台灣逾九成病人,因無症狀,未及早診斷和治療,而導致心血管疾病。 高膽固醇的徵兆為何?林柏志指出,若眼睛周圍出現黃色的小塊,也就是黃斑瘤,恐潛伏高膽固醇問題。不過高膽固醇不同於高血壓、高血糖,可藉由頭痛等症狀來判別。 那該如何控制膽固醇?林柏志說,人體膽固醇80%來自肝臟製造,20%來自食物,因此飲食上減少高膽固醇攝取如蛋類、牛豬肉類、內臟、帶殼海鮮和加工食品等;多吃降膽固醇食物如燕麥、豆類、堅果類、植物油。 運動、戒菸 增加好膽固醇 炒菜用油部分,可選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大豆油、葵花油和玉米油等;盡量避免使用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椰子油和棕櫚油。 其次多運動,有氧運動持續三個月以上,可降低膽固醇9%、降低三酸甘油脂15%,提升高密度脂蛋白15%。戒菸也可提升高密度脂蛋白10%至15%。 林柏志說,若飲食、運動控制三到六個月後仍不佳,或已有心血管疾病者,建議採藥物治療,若服藥後膽固醇回到正常,切勿擅自停藥或減藥,高危險群病人需持續服藥。 他建議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女性或停經者、有高血壓、抽菸和早發性冠心病家族史等人,可利用健檢抽血檢查。(張益華) 眼周出現「黃斑瘤」,可能是高血脂相關疾病的警訊。(中央社) 戒菸可幫助提升好的膽固醇。(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台大醫院醫師林柏志。(記者王騰毅/攝影)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目標指數 疾病/狀態 目標 急性冠心症候群 <70mg/dL 急性冠心症候群+糖尿病 <55mg/dL可以考慮 穩定冠狀動脈疾病 <70mg/dL 缺血性腦中風 或暫時性腦部缺氧 <100mg/dL 糖尿病 <100mg/dL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70mg/dL 慢性腎臟病 (階段3a-5,eGFR<60) >100mg/dL開始治療 家族性 高膽固醇血症 資料來源: 2017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