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案例故事:30歲黃小姐曾在生產完後發生心悸、心跳加速、喘不過氣情況,檢查後發現甲狀腺發炎,導致短暫性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經過三個月後症狀緩解下來。最近,因為感覺全身無力,嗜睡、全身浮腫,頸部腫脹,經醫師檢查後發現甲狀腺機能低下,而且甲狀腺自體抗體過高,經超音波及細胞學檢查後診斷為「橋本氏甲狀腺炎」。醫師開立甲狀腺荷爾蒙補充甲狀腺功能後,黃小姐症狀緩解下來,又可恢復日常活動。 功能低下 橋本氏甲狀腺炎最常見 ●台灣基隆長庚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育賢說,甲狀腺低下指的是甲狀腺的功能由於某些原因導致衰退,身體內的甲狀腺荷爾蒙分泌過低,導致器官與細胞的新陳代謝衰退,而造成身體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造成甲狀腺機能低下的原因有很多種,若是甲狀腺本身病變引起的,稱為「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最常見的是「橋本氏甲狀腺炎」,是甲狀腺受到自體免疫抗體攻擊,慢性發炎後引起的機能衰退。 另外,有些患者原本為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是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也有可能續發為甲狀腺機能低下,這是由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或是同位素治療等因素所引起。 自體抗體攻擊 初期多無不適症狀 若是甲狀腺本身沒有問題,卻出現甲狀腺荷爾蒙過低的症狀,稱為「中樞性甲狀腺機能低下」,這類特殊的患者為大腦的腦下垂體或是下視丘罹患疾病,導致促甲狀腺素分泌減少,而造成甲狀腺功能減退。 另外,在小兒,若是甲狀腺本身機能障礙、發育不良,則有可能出現「呆小症」。 成人最常見的甲狀腺機能低下為「橋本氏甲狀腺炎」。是自體免疫細胞攻擊甲狀腺造成甲狀腺慢性發炎所引起的疾病。常發生於女性患者,尤其是25至40歲之間的患者最常見。不過,「橋本氏甲狀腺炎」早期只會有輕度發炎症狀,患者甚至可能沒有不適症狀。但是甲狀腺卻持續受到自體抗體不斷的攻擊,遭受破壞,最後才會出現功能不足,甲狀腺機能低下的症狀。 「橋本氏甲狀腺炎」首要出現的症狀為頸部腫脹,腫脹的範圍主要在喉結下方到鎖骨上方一帶甲狀腺的位置。不過這種腫脹幾乎看不出來,不會疼痛,不會造成呼吸或吞嚥困難。隨者疾病的進展,甲狀腺會逐漸變硬,表面開始凹凸不平,有時甚至出現硬塊狀的結節。這時,就會開始出現甲狀腺低下的症狀。 新陳代謝降低 怕冷、嗜睡、變胖 約有三成的患者,會進展到甲狀腺機能低下。甲狀腺分泌過少造成全身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患者容易怕冷、疲倦、嗜睡、體重增加,甚至全身浮腫,稱為「黏液性水腫」,皮膚乾燥,聲音沙啞,思考和記憶功能減退,容易便祕,心跳減弱。在女性患者,則會出現月經周期變長、月經量增多、甚至不孕的情況。 3成患者荷爾蒙低下 需補充治療 醫師除根據患者病史以及理學檢查,觸摸是否有頸部腫脹情形外,還會需要抽血進行血液檢查和超音波檢查、超音波穿刺抽吸細胞學檢查。血液檢查會檢驗甲狀腺功能(Free T4, T3,T4)以及促甲狀腺素(TSH)的分泌量,同時也可以檢查是否有自體抗體的存在,包括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 經確診為「橋本氏甲狀腺炎」,若是沒有甲狀腺腫塊,或是出現甲狀腺低下的狀況,通常是定期追蹤即可。約有三成的患者,會出現甲狀腺低下的症狀,這時候就會需要補充甲狀腺荷爾蒙來治療。 另外,若是甲狀腺功能正常,但是出現腫塊結節時,則應仔細評估,必要時需手術治療。 長期低下 心臟肝臟功能衰退 「橋本氏甲狀腺炎」若進展到甲狀腺機能不足,長期缺乏甲狀腺荷爾蒙,心臟功能會衰退,肝臟功能也會減退,全身新陳代謝也會跟著降低,各處器官都會受到影響。甲狀腺就如同人體的發電廠,因此,甲狀腺荷爾蒙不足時,全身都會受到影響,不可不慎。這時,只要以藥物開始補充,即可恢復身體的新陳代謝。(吳淑君) 花椰菜等植物含有致甲狀腺腫因子,應避免每天大量食用。(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甲狀腺機能低下的飲食與生活保健 橋本氏症患者出現甲狀腺低下,開始接受甲狀腺藥物治療後,應遵守醫師處方,不可自行增加藥量,或停止服藥。若是準備出國,則應先攜帶足夠藥量。 另外,有些胃藥或是鐵劑不可同時與甲狀腺素服用,因此,除維持固定劑量外,還應定期追蹤甲狀腺。 甲狀腺機能低下患者,由於體內缺乏甲狀腺荷爾蒙,新陳代謝過低,容易發胖。飲食 方面應該控制熱量,注意均衡營養。 1十字花科植物,包括高麗菜、花椰菜等植物含有致甲狀腺腫因子,應避免每天大量食用。 2由於代謝降低,應避免碳酸飲量、零食、油炸類食物。 3多吃新鮮蔬果、避免加工魚製品、避免加工肉製品,是幫助維持甲狀腺健康的三大要素。 甲狀腺低下與亢進 症狀比較 甲狀腺機能低下 甲狀腺機能亢進 思考減退、記憶力減退、聲音沙啞 怕冷、容易疲倦、體重增加 脈搏減弱 容易便祕 嗜睡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變高 頭部 全身 心臟 腹部 精神 血液 眼睛變大、喉嚨容易乾渴 易熱、容易出汗、手腳無力 心跳加快 食欲增加、容易腹瀉 煩躁不安、容易激動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