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打鼾代表熟睡?小心打鼾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據歐洲一項調查發現,因急性冠心症進心臟加護病房的病人中,約有六成病人同時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若不及時治療,恐提高致命風險。 曾有一位48歲的台灣男性,打鼾十多年,不以為意,直到太太發現先生睡覺時有呼吸中止現象,且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勸說下才就醫,確診是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原本靠陽壓呼吸器治療,但因往返大陸工作,攜帶不便,導致病情惡化,需手術治療,沒想到就在動手術前夕,突然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接受心導管治療,又因服用抗凝血藥物,暫時無法進行上呼吸道手術。 類似案例經常發生,台灣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喉科主任李立昂說,千萬別輕忽打鼾,睡覺張口呼吸時,引發呼吸道振動、腫脹,導致呼吸道變窄,氣流變小、變快,嚴重時氣流無法通過,出現缺氧、類休克症狀,也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當血中氧氣濃度降到90%以下,這時心臟為應付急速缺氧,沒有正常休息,長久導致心血管疾病。 據統計,每四名打鼾者中就有一人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如何降低罹病風險?李立昂建議,肥胖者因肌肉較鬆弛,罹病風險高,最好控制體重;睡覺前盡量不要喝酒或服用安眠藥,避免肌肉放鬆,呼吸被抑制。 另外避免夜間運動,入睡前運動容易讓精神亢奮,導致失眠,等到沉睡時肌肉又過度放鬆,增加呼吸中止風險;側睡也有助減少舌頭擠壓呼吸道的影響。 對中重度患者來說,有效治療是上呼吸道手術,目前有改良型手術可同時切除多重部位,加上機器手臂介入,協助醫師深入難以開刀的部位,減少傷及周遭神經血管組織,提升開刀成功率至60%。(張益華) 機器手臂手術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協助醫師操刀精準。(記者張益華/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