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專家觀點 ●疣是台語俗稱的「魚鱗刺」,皮膚接觸到「人類乳突狀病毒」而感染。病毒疣樣態多,長在足部稱足部疣,長手部稱尋常疣,臉上稱扁平疣,生殖器附近稱肛門生殖器疣。 感染途徑包括拖鞋、地板、潮濕浴室、游泳池、舞蹈教室、滑鼠、電梯按鈕、麻將桌等。其實只要是感染者接觸之處,下一人再接觸,就容易被感染。特別是有傷口的人,傳染力及感染力都更強。 病毒疣感染初期很難發現,一旦注意到了,通常患部也變得有點硬。此時除要減少患部的摩擦,避免再感染到身體其他部位外,一定要找皮膚科醫師治療。 病毒疣的治療分為非侵入性及侵入性治療。非侵入性治療是含水楊酸的藥水、藥膏或貼布,用在患部,軟化皮膚角質,但因為濃度不夠強,若患處較深,就可能需要侵入性治療。 侵入性治療包括液態氮冷凍療法、電燒或雷射,最常使用的治療以液態氮冷凍療法再搭配藥水居多,雖然效果不錯,但術後可能起水泡,也比較痛,且治療需要幾周到數月不等,病人要有毅力與恆心。 中醫認為薏仁有利濕、清熱、抑菌等功效,間接削弱病毒。但臨床觀察僅對扁平疣患者比較有效,仍需以醫師專業治療及建議優先。(諮詢/開業皮膚科診所醫師趙昭明) 這是疣,可能因赤腳走在游泳池畔而遭到感染。(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