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一名68歲婦人去年底罹胰膽管癌,手術切除又做化療,不料今年又發現肝轉移,有一顆2公分腫瘤。台灣台北榮民總醫院(北榮)醫療團隊採微波熱能消腫瘤,婦人術後4小時就能下床。 肝臟內的惡性腫瘤依不同情況,傳統的治療方式包含手術切除、熱射頻或血管栓塞等對人體組織傷害性較低的低侵襲性治療。 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表示,近年開始,臨床上針對不適合手術切除、單顆5公分以下,或是最多3顆3公分以下腫瘤,採用熱射頻消融治療。 熱射頻效果和外科手術切除相當,但有兩缺點,其一是肝臟血管多,若腫瘤靠近大血管,燒灼效果不佳;其二是當腫瘤大、顆粒多時,燒灼時間拉長,病人常抱怨「太熱」、「會痛」。 黃怡翔說,現在有一種針對單顆直徑5公分以下、至多3顆小於3公分肝腫瘤的「次世代微創微波肝腫瘤滅除術」,北榮利用這種新術式在今年5月完成兩例單顆直徑小於3公分的轉移性肝癌治療,兩名女病人分別只花費至5至10分鐘,完全沒有疼痛、過熱的不適感。 北榮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許劭榮表示,微波肝腫瘤滅除術顧名思義就是用「微波」將腫瘤消融為煮熟、壞死的腫塊,如同煮熟的荷包蛋,用熱能殺死肝癌細胞。 許劭榮表示,微波的新技術可以克服熱射頻的兩個缺點,微波只要有液體就可以達到加熱效果,就算腫瘤附近有大血管血流經過也不用擔心溫度太低,腫瘤消融不完全;且微波加溫速度較快,短時間內就可以很快提高腫瘤燒灼溫度,手術時間愈短,病人不舒服的感覺就愈少,恢復也愈快。(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