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暑假旅遊旺季到,民眾經長程飛行當心出現「經濟艙症候群」。70歲張先生去澳洲探望小孫女,下飛機時突然不斷喘氣,經檢查是「深部靜脈栓塞(又稱經濟艙症候群)」導致肺栓塞,若未及時就醫極可能由於延誤而猝死。 延誤就醫恐猝死 台灣阮綜合心臟外科主任林伯彥表示,張先生經過長程飛行下機時突然不斷喘氣,雖然覺得難受不舒服,還是硬撐了一個多星期。回台灣後,喘不過氣的現象沒有明顯改善,就醫經過抽血、斷層掃描等檢查,發現是「深部靜脈栓塞」導致的肺栓塞,若未及時就醫,很可能猝死。 阮綜合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韋丞最近收治一名案例,45歲張女士利用休假與家人到泰國旅行,經過三個小時飛行、以及兩小時船隻航行後到達目的地;當天就發現雙腳輕微腫脹、發紅、疼痛,隔天症狀加劇,導致無法行走而影響後面行程。五天後返台才求治,經詢問病史、理學檢查及下肢靜脈攝影後,同樣被確診為「深層靜脈栓塞」。經過兩個多月的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治療,目前雙下肢已無腫脹的現象。 林伯彥表示,長時間困坐機艙內的旅程,造成下肢「深部靜脈栓塞」,有「經濟艙症候群」之稱,較易發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部位,由於飛機的經濟艙通常空間局促,若搭機超過兩小時,都坐在座位上不動,血液的流動緩慢,加上喝水量少,會造成血液濃稠,通常不會造成任何症狀。 但如果血栓較大,影響血液的供應、或甚至造成血管阻塞、產生血塊,就會出現局部紅、腫、痛的症狀,若血栓隨著血液循環流到肺部造成肺栓塞,堵塞下肢血管就會造成深部靜脈栓塞,有些出現深部靜脈栓塞後血塊脫落,甚至隨血液流到心臟再打入肺部,進一步造成肺栓塞,有潛伏性致命風險,可能出現胸悶、胸痛、呼吸急促、咳嗽、甚至猝死。據統計,肺栓塞是目前飛航旅客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林伯彥說,深部靜脈栓塞通常都是急性發生,比較常見的是:平常好好的卻突然腳腫起來,壓下去會回彈,從外表看來沒有皺紋、亮亮的,兩隻腳會有明顯差異。若是堵塞發生在大腿,會發現膝蓋以下腫,若是堵塞在骨盆腔血管,則是整隻腳都腫。所以有些中年人搭飛機,因為座位靠窗上廁所不方便,不敢多喝水,結果連坐兩、三小時下來,腳ㄚ子就可以大上兩號,下機前和穿不下的鞋子僵持很久。 應適時補充水分 如何避免經濟艙症候群?林伯彥提醒,搭乘飛機時應該要適時補充水分,每一小時喝一杯約200毫升開水,並且避免飲酒;每30分鐘到一小時盡量起身、活動下肢,並做三至五分鐘的腳部運動。(徐如宜) 深部靜脈栓塞常是急性發生,腳突然腫起來,壓下去會回彈,從外表看來沒有皺紋、亮亮的,兩隻腳會有明顯差異。(圖:阮綜合提供) 「深部靜脈栓塞」造成腳腫脹,鞋子都穿不下去。(圖:阮綜合提供) 醫師提醒,民眾長程飛行當心出現「深部靜脈栓塞」。(圖:阮綜合提供) |